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艺术生态(组图)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艺术生态(组图)

2018-04-12 10:35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赵本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0.jpeg

《清明上河图》无疑是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一般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图中所绘可与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相关内容相对照。①开卷处画汴京近郊,疏林薄雾,农舍田畴,往来行人中夹杂着踏青扫墓归来的轿乘和长途跋涉的行旅;中段写汴河沿岸景物,河中漕船上下,其“虹桥”一段为全画高潮,车马行人,南来北往;后段写市区街道,房屋鳞次栉比,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在表现手法上,此图采用了传统的手卷形式,全图以不断移动视点的方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所绘景物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画面细节刻画真实细微,画中人物多达500余人,不唯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

这幅作品可说是巨细无遗、无所不包地完整记录了宋代都市生活的全貌。的确,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等方面,《清明上河图》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清明上河图》无疑是一幅风俗画,作者为画院画师,画法属于严谨精细一路,也就是说它是一幅题材俗、作者俗、体裁俗的“大俗”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明上河图》的确算得是大俗而成为经典的独特例子。

一、《清明上河图》的“俗”与宋朝所具有的同一特质有密切的关系。

张光直先生指出:“文明没有财富是建立不起来的”,我们要认识中国文明的特点,关键就是要看“它的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同时,又是用什么手段把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的”。那么,中国历代王朝是怎样累积并集中财富的呢?主要是“借政治的程序(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而不借技术或商业的程序(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造成的”。②从张光直先生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文明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侧重于政治程序的,一种是侧重于技术和商业程序的,就二者谁更具有“俗”的特点而言,无疑是后者。这是因为“俗”这个词原本就意味着贴近现实,民众的、习尚的、非规范的、非幻想的、非宗教的。

如果把社会生活中技术和商业因素的增强,个人利益和自由得到一定程度的承认和保护,强制性的人身胁迫因素和礼教或宗教因素相对淡化等视为一种“世俗化”趋向的话,这种世俗化趋向说起来在唐代就已相当明显,尤其是在其中后期,它不仅体现在绘画和雕塑的审美趣味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甚至于也体现于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宋朝不仅延续了这一趋向,并逐渐把它推向高峰。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职业军人出身,他当皇帝的特殊之处亦可归之于一个“俗”字,具体而言就是务实不务虚。宋朝的臣民们在发展生产搞活经济上迸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北宋的人口即使极粗率的估计也应当在一亿以上。也正是由于对技术和商业的重视与鼓励,宋朝的农业,手工业等各种实用技术达到了极大的发展,从而使得宋代的物质文明和都市物质文化成为了传统中国的极高峰。文化的繁荣还表现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相当普遍的较高的文化需求,宋代的市井文化、通俗文学以及风俗画、节令画和画市的兴起等,正是为了满足民众这方面的需要。当然最能体现宋朝繁华景象的城市还是张择端所描绘的那个东京。“东京倚汴水建城,便于漕运。汴水南与淮河、长江相连接,所谓‘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珍珠等也在市场上销售。”“东京是皇室贵族官僚的住处,也是‘天下富商大贾所聚’之处。他们以侈靡相尚,大肆挥霍。东京到处有酒楼、食店、茶坊、妓馆。著名的杨楼、樊楼、八仙楼,饮客常至千余人。还有瓦舍(娱乐场)勾栏(剧场),演出百戏伎艺。贵族、官僚、豪商整天在此享乐”。③

不消说,这里所述的一切都被张择端一一描绘在《清明上河图》中了。

然而,宋朝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朝代,对此黄仁宇这样总结道:“宋朝的历史留下了不少似非而是的现象: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自始注重国防,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它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的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它企图注重实际,不受抽象观念所蒙蔽,而这319年在它领导之下,所产生的特出人才,又偏是哲学家为多。而‘学究’首先出现为一种官衔,其成为一种被讥讽的对象,也始自宋朝”。④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也体现于宋代的绘画,我们知道,恰恰是在宋代,与《清明上河图》之类大俗之作迥异其趣的文人画续上南北朝的血脉而成了气候。与传统中国的历代王朝相比,宋朝的确出现了诸如追求经济利益、注重技术和商业等被我称之为“世俗化”的新气象,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社会生活的更深也更重要的层面上,它依然是守旧的凝固的传统的。因为有新气象,中国的传统绘画在宋朝也就产生了新的变局,绽放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奇葩,也因为它终究未能走出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格局,它的气运也就难以为继,自然就更谈不上发扬光大了。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