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艺拍行业的国际化(图)

艺拍行业的国际化(图)

2018-05-08 10:48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805020301

陆俨少《雁荡山图》,在嘉德香港2018春拍会上获价797万港元

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已走过25个年头。十年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呈现井喷之势,以书画、瓷器等为主营业务的拍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反观当下,不仅公司数量锐减,很多公司处于停拍状态,而牌照几乎无人问津,由此可以看出,十年来拍卖行数量的沉浮变化,其背后是艺术市场的不断调整。而从市场表现看,拍卖行业龙头化与国际化成为艺术市场当下发展的显著趋势。

牌照遇冷 行业发展两极化

“当下除了大拍卖行外,小拍卖公司已经基本没有发展空间了。”资深媒体人张德海曾有过任职拍卖公司顾问的经历,谈及当下的拍卖业现状,他指出竞争中小公司的生存困境。

盲目扩张带来藏家资源过度消耗、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的恶果。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指出,“前两年开始,有很多小拍卖行做一场赔一场,纷纷倒闭。很多留下来的要么长期歇拍,要么拍一下做做样子。”

在业界人士眼中,拍卖行业正在竞争中加剧分化,明显向着龙头化方向发展。从地域分布来看,依然集中在北京。最新数据显示,北京拍卖公司以248.1亿元成交总额占据中国内地成交总额393.51亿元的63%,比增3%。

艺评人王晶晶表示,大拍卖行之间也正在突破稳定格局,在竞争中走向国际化。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指出:“从全球征集、巡展,到走出去办拍卖行分公司,这种机制已经成为拍卖业和国际结合方面更深层次的递进。”国外艺术品也被纳入拍卖公司业务范围。2015年,西泠秋拍首次推出“近现代西方大师作品专场”,在中国拍卖公司尚属首创。而在刚刚结束的嘉德香港2018春拍场上,西方写实主义大师库尔贝的作品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竞争加剧 投资型藏家左右市场

对于拍卖业趋于龙头化与集中化的趋势,艺评家齐建秋断言,拍卖公司的数量一定会大大减少。“其实本没有那么多市场的硬通货,好的艺术品数量是很有限的。北京有两三家拍卖行就已经足够了。”

伴随着市场从礼品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投资型藏家的选择也使得老牌拍卖行地位稳固。

张德海揭示业内一种交易默契:“藏家竞拍作品很多时候不是一种纯收藏行为,他会希望与拍卖行达成协议,若干年后,能保证以更高的价格在拍卖行拍出该作品。或者通过以买此件作品的行为来置换卖其他作品的机会。许多拍卖公司是和这些藏家达成一种深层交易的。”在这种投资型藏家看来,从新的或者许多小的拍卖公司竞买,即便买的是真迹,也无法保证日后能以高价在此公司卖出——新的拍卖机构或许很快就难以生存下去,无法满足投资型藏家的需求。在这种行业“潜规则”之下,拍卖公司想要长期立足可能需要3—5年的孵化期,刚拿到牌照就开始赚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能在投资型市场中俘获藏家的老牌拍卖巨头也不是完全游刃有余,同样面临着如何在同类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问题。齐建秋指出,“当下,大拍卖行致力于寻找高精尖的硬通货,更看重卖家,给委托方开出了很多优惠条件来征集好的作品。拍卖行国际化路数虽有待观望,但也是发展趋势和方向。”在西方大师艺术品亮相国内拍场的背后,是国内藏家、投资者的艺术品资产配置内容开始全球化的趋势。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具有国际视野或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富豪,在调整艺术品资产配置的方向,或说在重新构建多元化艺术品资产配置,以降低资产配置风险,他们开始收藏西方艺术品。这些顶级收藏家投资方向具有风向标作用,会引导更多投资者跟进。

在赵力看来,拍卖公司的国际化也不光是迎合投资者的问题。“面对国家文化政策调整和经济的调整,文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当中涉及到话语权、代表性、国家软实力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拍卖业的压力超过了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拍卖人现在都成了空中飞人,运营成本提高,管理也在面临挑战,要思考如何国际化和国际接轨。”

借力技术 拍卖发展新利器

拍卖公司龙头化、国际化所伴随而来的是行业减量增质发展趋势。雅昌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春季拍卖成交额和成交量均呈上升趋势,成交额增速预计超过12%。在近日召开的2018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峰会上,北京文物局市场处处长哈骏也预言:“我们又将处在文物拍卖市场大繁荣的前夜。”

业界人士普遍表示,区块链通过点对点的加密方式,核心特征就是去除人工化,是否能够跟拍卖艺术品的市场有所结合,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