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搜索:葞韞艶碽鷡摥梙悈錷珦菊  

 

  • 常玉《白瓶粉红菊》5520万元成交(组图)2019-11-18

    常玉《白瓶粉红菊》布面油画 100×70.5cm 1931年 估价4800万-6800万元成交价:5520万元(雅昌艺术网讯)11月16日晚,中国嘉德2019秋拍“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在嘉德艺术中心举槌。本场共有40件作品上拍,其中常玉作品《白瓶粉红菊》以3500万元起拍后,以4800万元落槌于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部总经理戴维的电话委托,加佣金成交价为:5520万元。在常玉的艺术生涯中,以花为主题的创作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瓶菊是其最为钟爱并反复创作的题材,他也曾写下诗句“秋菊诗人赏,文人对酒杯”,可想见他在创作中通过菊花所反映出的深层含义。相较大多数作品多为单独或数枝菊花的特写,本...

  • 赵之谦——菊之“植”觉(组图)2021-12-07

    清 赵之谦程守谦 合作 菊花博古图轴 97.6×47.2cm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聊过了陈老莲、潘天寿,今天我们一起感受赵之谦的菊花“植”觉。“海上画派”先驱人物赵之谦,会稽人(今绍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以书、印入画,创“金石画风”,具南田写生之意、李鱓筋骨之趣,更有石涛无法之法,每画植物都带有极强的植物质感,故为“植”觉。上海博物馆藏《赵之谦程守谦合作菊花博古图轴》,画风古艳,奇倔雄强,菊花以实衬虚,于无声处生机勃勃,锦上添花,为赵之谦所绘菊花“植”觉的代表作。一撝叔有南田写生之意。撝叔十岁起潜心宋学七年,又从沈复粲十年,并研习恽南...

  • 北京保利2012秋拍前瞻2012-10-17

    2012年春季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回归理性,同比市场最高峰的2011年春拍,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均有下降。北京保利古董珍玩部在今年春拍中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斩获了7.5亿元的成交额,在保持了拍品高水准的同时更体现出较高的筹划水平。 宫廷艺术专场历来是北京保利古董珍玩拍卖的最热看点,此专场首创于2007年,是中国大陆首次中国古董珍玩夜场拍卖,此后历次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业绩。北京保利的主旨便是呈现顶级中国艺术品多角度的与众不同,我们用以往不曾被发觉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大家曾认为非常熟识的艺术品风采,得到了艺术市场各界的极大肯定。这种华丽且不失雅趣的专场风格已经被北京保利深刻贯彻,并引以为领导中国大...

  •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组图)2021-10-14

    “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重阳节最早和最晚都在一年中的哪一天?”“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4日将迎来重阳佳节,当你登高、赏菊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据研究,重阳登高源于山岳崇拜,宴饮源于庆贺丰收,所以自古以来,社会广泛形成登高远眺、秋游观景、吟咏骋怀、佩插茱萸、亲朋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海报制作:方金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

  • 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道歉2013-11-28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同朝为官,都是宋朝大才子。苏东坡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曹子建之敏捷。官拜翰林学士之后,在宰相王安石门下任职。王安石爱慕其才,十分器重。苏东坡却自恃聪明,颇多讥诮。王安石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然谈到东坡的“坡”字,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所以坡仍土之皮也。”苏东坡取笑道:“按您老的说法,‘滑’字乃水之骨也。”王安石接着说:“‘鲵’字从鱼从儿,合为鱼子。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

  • 黄庭坚收藏化石在南京展出(组图)2013-05-17

  • 《大美之春》——李菊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2025-01-20

    《大美之春》——李菊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

  • 《大美之春》——李菊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2025-01-20

    《大美之春》——李菊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

  • 《大美之春》——李菊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2025-01-20

    《大美之春》——李菊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

  • 写生自然山水间(图)2013-05-27

    沈菊隐沧浪系吾情   女性绘画在明清时期就引人注意。清代汤漱玉、汪远孙夫妇的《玉台画史》、《玉台画史别录》就辑录了迄清为止历代能画女子约200多人。就苏州人来说可引以自豪的是可以在这些女性画家中检出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如文徵明的玄孙女文淑,仇英之女仇珠以及钱谦益的夫人柳如是等。那些深居闺阁的女子以闲适散淡的心情去从事绘画,表达了其存在的几许价值。而现代生活中却又涌现出许多女性画家,由于历史的进步和女性的解放,女性绘画的视野以及感兴趣的范围和绘画艺术成就远远超过古代。 20年前,沈菊隐在苏州碑刻博物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群贤毕至,许多社会名流还纷纷为画展题词以示祝贺,她的老师吴木...

  • 齐白石常以静物画表现传统节令:"岁朝图"表现元旦2014-06-04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相传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各家各户的门楣上插着菖蒲、艾叶,江河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而香粽却是人们必尝的食品。 据说端午吃粽子的风俗是因纪念屈原而兴起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更加明白:“今俗以五月五日以为节物(指粽子)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食粽祭屈原,寄托了人民对爱国诗人的敬意和哀思,故千百年来约定俗成,并广为传播,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端午节的风情,可入画者甚多,画屈原,画龙舟争渡,画菖蒲、艾叶,齐白石喜欢画粽子、盐蛋。1954年他作的一幅《粽子》中,以浓淡赭色,用大笔涂出一个个的三角形,分明是熟粽...

  • 华人收藏圈掀起“常玉热”(组图)2020-11-27

    一张画,不卖个几亿,都觉得卖亏了,这就是常玉给我的印象。他绝对是近两年拍卖场上的当红炸子鸡,尤其在去年,两个月内两破世界纪录。2020年上拍的常玉作品中,也已经诞生了4件过亿元拍品,总成交8.057亿港币,隐隐有赶超赵无极之势。常玉 (1895-1966) 裸女、花卉和动物,是常玉创作的三大主题,不仅代表三种描绘对象,更反映艺术家三种迥异的精神面貌。继201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常玉的《五裸女》以3.04亿港币创下拍卖纪录后,2020年7月,常玉的《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以1.92亿港币成交,又创下艺术家静物画拍卖纪录。动物画方面,至今还没有过亿元拍品诞生,尚有价值洼地。目前已...

  • 且将诗意涂纵横(图)2022-11-21

    且将诗意涂纵横——我读逸人先生书画 文/江楠逸人的名字叫李旭东,逸人是他写文章的一个笔名,他还有一个斋号叫作“清心斋”,咋一看上去,好像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意思。其实,逸人是一个很洒脱的人,他喜欢喝酒,喜欢书法,音乐,武术,画画,偶尔写点闲适的文章。每每三五知己相聚,品茗谈艺,饮酒论诗,微醺未醉,乘兴挥毫,纵横涂抹,瞬间立就,酒气,诗意拂拂出于纸上,朋友皆惊呼神来之笔!书画乃小技, 琴棋书画,皆秀才四艺也,从王羲之,李白,杜牧,苏轼,黄庭坚,米芾,徐渭,八大,金农,到于右任,林散之,哪一个不是诗翰风流,才华横溢?很难想象,书法家不解诗情或文人不染翰墨,是何等尴尬之事!然而,放眼当世之书...

  • 清宫旧藏洋珐琅器物 究竟是广州制造还是西洋制造(组图)2020-06-22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上,隐藏着一个西洋(法国)工匠的名字。作者由此线索入手,查找出一批过去被误认为是广东粤海关制作的乾隆款画珐琅器物,实为粤海关将图样送到法国所造。此外,作者通过梳理清宫档案判断,乾隆帝很有可能并没有打算去西洋制作这批画珐琅器,而是粤海关官员误解了皇帝的真实用意所致。画珐琅工艺于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进入中国后,受到统治者的青睐,获得迅速发展。至迟从乾隆三年(1738)开始,乾隆帝有意识地陆续将具有代表性的瓷胎、铜胎、玻璃胎、紫砂胎画珐琅器物装匣刻名色签后,集中收藏于乾清宫端凝殿。广州作为乾隆宫廷画珐琅工匠的输送基地和贸易口岸,其制作的画珐琅器物不仅为...

  • 大千三兄张丽诚擅画少人知(图)2018-11-06

    图1 张大千、张丽诚《竹菊图》扇面,成都博物馆藏图2 张大千、张丽诚1936年作书画成扇图3 张大千1981年致张丽诚手札图4 谢稚柳1945年作《秋树珍禽图》立轴,张丽诚旧藏张丽诚(1884—1977)为张大千三兄,原名张信,学名正齐,四川内江人。与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不同的是,张丽诚以经商知名,曾一度为张氏兄弟的艺术赞助人,在经济上扶持着张大千在艺术方面一步一步登堂入室。张丽诚善经营,曾运营苏广杂货、振华布店,与人合股开办福星轮船公司,并曾担任过贵州江华烟厂的经理。其妻罗正明,即张大千的三嫂,对大千爱护有加,张大千“当她同母亲一样”。张大千早年生活拮据,如果没有张丽诚的鼎力相助,很难想象其艺...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