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重现”撒马尔罕花园之城的记忆(组图)

“重现”撒马尔罕花园之城的记忆(组图)

2019-06-17 08:28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邵学成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考虑到这个时期的整体社会背景,粟特地区虽然长期在波斯伊朗文化中浸淫,但6世纪时开始受到印度美术的强烈冲击,这种印度美术思潮在该地区萌动融会的主要动力是因为公元500年前后白匈奴在军事征服印度和阿富汗等地域后,又相继征服了粟特地区,白匈奴将粟特地区同西北印度连入同一个政治文化圈,形成了一个相对过去较为统一的疆域。这一时期该地区创作、制作的壁画、木雕、纳骨器等都在传统基础上或多或少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而且根据考古资料,一些印度美术、流行文化相比佛教美术更容易被当地接受。或许,在中亚地区过去的历史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娜娜女神像,有一种可能是,娜娜女神本来是两臂,但是受到印度文化和神灵信仰的影响开始变化为四臂,手臂持有象征物也增加了太阳和月亮的符号,这两种类型的女神形式都说明了这一地区神祇的多样化和文化的包融性。但是现实中这些正在陈列的木板都炭化成黑乎乎的一片,普通人是不会有兴趣去观察这些残留的细节,也无法体会到这些模糊的细节中保存的文明交融信息。我当时思索着这些问题,站在展厅内那一刻,看到撒马尔罕的阳光从考古所的窗户投射下来、照在这些炭化文物表面,折射出微弱的光芒时,那种微光颤抖的感觉,真像是梦想照进现实。

废墟古城中淡淡的果香和凝固的音乐

我们继续驱车前往遗址考察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车速很慢,一路颠簸、晃晃悠悠,看着窗外缓慢滑过的风景,也能看到天上的风卷云舒,云彩变成各种模样随风改变,真想远走高飞,感觉世界都慢了下来。车辆停在靠近遗址的大路边时,距离遗址还有一段路程,但已经没有道路可走了,我们需要步行前往该遗址。这次同行的还有一位中学生索菲亚,因为对考古美术感兴趣,也趁着暑假的最后时间跟着我们一起看看这些遗址、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步行在田野中的古代遗址的小土路,看到零星的小黄花盛开在道路两旁,索菲亚一路蹦蹦跳跳采摘着小花儿哼着歌,还带了画板现场写生。而我们在意的是道路旁漫山遍野的古代碎陶片,这些碎片给人一种沧桑历史感,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找到很多完整一点的陶器,让人可以想像它们原来的样子。在同样的环境下,我们呈现出来不同的想法,各有各的惊喜,也各有各的收获。我想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世界中,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也不是一样的,同样完整全面地发现过去,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孩子一般的眼睛。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