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艺术亮点:清代郑板桥题诗兰花画对话当代贾越云题诗兰花画
作者/国香翁
我是一位老兰友,蛰居绿草如茵的杭州郊外。几十年来,寻兰,种兰,读兰,吟诗写字,是我的最爱。我十分喜爱清代郑板桥笔下的题诗兰花画,也深爱21世纪贾越云笔下的题诗兰花画。对他俩的题诗兰花画看了又看,一直想写篇文章。读了几本美术理论书后,思考了很久,才边喝龙井边动笔。又麻烦文化厅的老友帮我修改几次,这篇文章才得以完成。
☆核心艺术特征的对比:
郑板桥与贾越云的兰花画均以“托物言志”为核心。郑板桥的兰花画打破了传统文人画“不食人间烟火”的窠臼,将艺术与民生关怀结合; 贾越云的兰花画“静中见动、柔中见刚”技法是其对传统兰花画的创新性突破,也是连接清代与当代艺术的关键亮点。
郑板桥画兰取法徐渭、石涛等大写意画家,以草书之撇法运兰叶,用焦墨挥毫,形成“多不乱、少不疏”的潇洒姿态。其兰叶与兰花的搭配浓淡相衬,既保留了草书的灵动韵律,又赋予兰花俊逸多姿的视觉冲击力。
贾越云的兰花画也受古人及齐白石笔墨影响,但主要源于其对丹顶鹤神态的深度观悟。丹顶鹤的扭颈姿态修长挺拔、线条柔美,其忽伸忽缩的长喙与稳健的腿足,为贾越云画特色兰提供了“静与动”与“柔与刚”的灵感。
☆诗画融合的兰花画,在不同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
从郑板桥的“兰竹芳馨”到贾越云的“兰气自芳”,不变的是艺术家对“道”的追寻与对“人”的关怀;变化的则是艺术表达的方式与时代精神的投射。这种对话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更让兰花这一意象在不同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郑板桥的题诗不仅关注自然之美,更折射出对社会的思考(如《竹兰图》题诗“石竹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山间赊。”),使兰花成为连接“庙堂与江湖”的媒介,赋予文人画记录时代的史笔功能。这种“入世”的艺术观,让郑板桥的兰花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精神”的重要符号。
贾越云的兰花画同样坚持“每画必题自撰平水韵格律诗”,其诗与画互为表里。例如,《潇湘倩兰图》题诗“古今兰蕙恋潇湘,哪管红尘名利场。风自悠悠山自静,清香秀色见沧桑。”,既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又传递出兰花“高雅孤清”的品格,与画面形成呼应。最钦佩,贾越云画的传统笔墨山水、兰竹、胡杨、鹤垛等画,都题有平水韵自撰格律诗,难得!
两人的核心均是借兰花传递文人的精神追求,只是时代内涵不同——郑板桥侧重“民生关怀”,贾越云侧重“自然哲思”。
☆历史亮点的共通性
尽管时代不同,郑板桥与贾越云的兰花画均以“托物言志”为核心,且均强调“诗画融合”,这是两者跨越三百年的历史共通性。
郑板桥的兰花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题诗不仅是画面的补充,更是主题的深化。例如,《题画兰》中“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通过兰竹共生,强调君子间的“兄弟情谊” 。
贾越云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兰花画,则打破了传统兰花画“静态、纤弱”的定式,通过虚实相间、造型灵动的笔墨,实现了“静中有动”的视觉张力和生命活力。如《芳心图》题诗“矜持默默守初春,欲语含羞高洁身。浅送香波兰自敛,芳心只待识花人。”这种拟人技法不仅符合道家“三界和一”的哲学,也让兰花画更具现代人文情怀和审美趣味。很羡慕有人专门收藏贾越云兰花画和山水画,特意建了“兰风堂”,继而将建“山风堂”。高人。
☆因时代不同,郑板桥与贾越云的兰花画也存在历史差异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兰花画打破了传统文人画“逸笔草草”的窠臼,将艺术与民生关怀结合。他的题诗不仅关注自然之美,更折射出对社会的思考,如《题盆兰依蕙图》“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使兰花成为连接“庙堂与江湖”的媒介,赋予文人画“记录时代”的史笔功能。
贾越云作为21世纪中国画坛特异三十六画家之一,他的兰花画继承了“画诗书赋”的传统,但又突破了文人画的“小圈子”,将艺术与自然、道哲学及时代结合。如贾越云在《京西春兰图》上题诗
“春至京西万物鲜,兰花夜放别流年。江边飞鸟闻香近,欲共芬芳颂永川。”通过兰花、北京母亲河永定河、飞鸟等,揭示了天地间万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体现了大道的深不可测与博大精深。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如《忙碌在山水间的袁隆平》画册被中国农业出版社公费出版),该画册及贾越云探悟三河一林的画作还走向了世界(如作品被美国时代广场展示、被五个国家邮政总局及澳门邮政总局制作成邮票发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代表之一。此外,贾越云的绘画技法,将传统格律诗及书法与道哲学结合,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让兰花画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跨越三百年的艺术对话
郑板桥与贾越云的兰花画,是中国艺术史上“跨越时空的对话”。古今比对,让隔代艺术更透明。郑板桥的题诗兰花画是清代文人“入世”精神的象征;贾越云的题诗兰花画则是21世纪艺术“传统与创新”的代表。两者均通过兰花这一意象,传递了对“美”与“善”的追求,对自然的崇敬。而时代赋予的不同内涵,则让这场对话更具有深度与广度。
(主题:中国画。诗画融合。18世纪,郑板桥的题诗兰花画;21世纪,贾越云的题诗兰花画。Theme: Chinese Painting. The fus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he 18th century, Zheng Banqiao's poem and orchid pain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Jia Yueyun's poem and orchid pa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