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鑫《无忧之地》纸本设色120cmx200cm,2021年
没有生活积累画不好
常年画动物,罗玉鑫自认养成了比旁人更为敏锐的观察力。“我有很多师弟师妹,他们没有画过动物,只是画植物。他们想尝试去画动物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观察力很多就不到位。可能他是没有养动物,表现出来的就像一个标本,很僵硬很死板。做艺术一定要自己真正非常热爱,对下笔的对象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情感,你怎么感动观众。一定要找到共鸣的话,你首先要感动自己。”
对此,她的建议是不能着急,不妨好好地去观察、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要真正地跟自己对话,问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当你真的喜欢那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钻进去。从古画开始研究,你跟古人有什么不一样;同样一个景,你的观察(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都是画动物,你和我有什么不一样……例如广东画院的冯建平,他是从农村出来的。他姐姐养了很多狮头鹅和柴鸡(又名笨鸡),他就很擅长观察这个,我说那你就专注于画这些题材。我在城市长大,我没见过笨鸡,我见到的动物都来自动物园或是家里养的宠物。虽然我们都画鹅,但我们表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气息。”
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季节观察也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就像冬天各种动物都会换毛,鸟或者猫会换出一层特别厚的细绒毛,因为它们要保暖。到了夏天它们又会换掉一层毛,会清爽很多。”
顺德的长鹿动物园、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广州动物园,都是罗玉鑫平日经常去的地方。最近她受到长鹿动物园在空中装置的网状通道启发,看到很多动物在其中穿过或者趴在那,便构思了一个全是动物的天空之城的画面。
观察实物之外,她还翻阅了大量与动物相关的图像信息,她买许多摄影书籍,喜欢看《动物世界》和BBC的纪录片。赵佶的珍禽、崔白的麻雀、卢梭的秘密森林里突然冒出的散发着窥探意味的兔子……中外画家笔下的创作不断地滋养着她。
“研究生阶段,老师要我画身边最熟悉的动物,对我的这个要求为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很多动物的结构,我觉得我已经很熟练了。你看古人有画龙、有画神、有画鬼,其实他们并没有亲眼见过这些东西。为什么能画出来并且把它画得很生动?我想是借助于跟它们形态相同的一些动物或者一些人来做转换。例如龙,它会通过画蛇,或者观察蜥蜴的爪子,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基础,你想画一个你没见过的物体,就画不了。
像我画的那幅以水豚为主角的《无忧之地》,当时在日本的网站看到它们顶着橘子泡温泉的视频,我就觉得这个动物特别好玩。查到它叫水豚,那时候还不叫卡皮巴拉。我又查了它很多的生活习性,得知它在水里或陆地都可以生活得很好,而且它非常友善,所有动物都喜欢它。所以我就画了它,并且把它的身体放大到两米宽,其实真实的水豚我没见过,是想象出来的。我就想象它性格很稳重,很安定,想把它画成像一座山一样,很多小动物都依靠着它,跟它玩,坐在它身边,或者依偎在下面。它是融入了我内心的一些想法在里面,通过水豚的性格再结合我自己,我觉得这可能是超现实的一种表现。
画是要根据自己的内心去调整的。它从来不是画客观的,而是画自己心中理解的、想表达的。经常是突然之间画面出来,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觉得这是经过很多的积累,连AI可能都算不出来的(一种顿悟)。有时我也好奇为什么会突然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