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llation view of Lee Bul,
Willing To Be Vulnerable -
Metalized Balloon, 2019, at
Art Basel Hong Kong, 2019
Presented jointly by Lehmann
Maupin, PKM gallery, and
Galerie Thaddaeus Ropac.
Couresty © Art Basel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联络了海内外近30家大小画廊,希望能够在这个不大的样本中提炼出一些来自艺术市场一线的态度,也许能够给行业内的各位带来一些启发。有趣的现象是,绝大多数国际巨头画廊都选择噤声,但这并不代表它们面对眼下的状况没有采取行动,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香港的本土画廊中,但它们在应对措施和态度上和国际画廊又截然不同;中国大陆地区的画廊空间及在大中华地区有业务代表的西方画廊,则相对更愿意表达它们的忧虑和看法。
毫无疑问的是,这场公共卫生危机给经济及社会生活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影响并不会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而立刻缓解。可利润不高的画廊等不起,当下,生存是个大问题——拥有空间的画廊如何在实体经济放缓时将损失降到最低?主要依赖艺博会促成销售的画廊如何在中国继续发展业务?艺术市场预计何时恢复秩序?危机同时伴随着机遇,非常时期的应对方式或许会变成未来的常态,线上空间与交易势必会成为画廊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