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古代“艺考”那些事(组图)

古代“艺考”那些事(组图)

2020-05-08 09:4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星辰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200px-Zhezong

如果问美术生专业考试的压力来自哪里,他们多半会答来自命题创作。早在北宋,宋徽宗便设计出这种考察模式,甚至有人认为正是宋徽宗开启了“美术艺考”的先河。宋徽宗的绘画、书法造诣极深,其“瘦金体”独步天下,画作也多为传世经典。他在位期间十分重视绘画教育,把绘画纳入科考,并亲自设计考题,选拔出一批中国美术史上的杰出画家。宋徽宗认为绘画首先要有良好的构思才能施展技法,因此选取前人具有意境的诗句命题作画,比如“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很欣赏一幅考卷,画中的艄公在船尾睡觉,耳边放着竹笛,恰到好处地体现出野渡无人的寂寥。还有“踏花归去马蹄香” ,此题目难在表现香气。当一位考生在飞驰马蹄周围画上追逐的蝴蝶时,又受到宋徽宗的赞誉。另有“竹锁桥边卖酒家” ,宋徽宗不满意大部分试卷中把小河边上的酒家、小桥、竹林画得中规中矩,直到他看到一幅画着竹林中挑出的一旗酒杆的考卷后,眼前才为之一亮,这位考生就是后来被誉为“南宋四家”之一的李唐。此外,宋徽宗格外重视建构宫廷画院,不仅提高画家的地位和待遇,还亲自创办书学和画学,亲自制定教学大纲,设定专业课和公共课,支持了不少画家。其中就有一位叫张择端的山东画家,在宋徽宗的支持和关怀下创作出《清明上河图》 。

回看古代“艺考”之变,我们发现,变的更多的是考察方式和评判规则,而对于“艺”的综合考量却始终贯穿在各朝代的选拔标准里。特别是艺术的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技艺,还需要有对生活的观察乃至对人生的理解。对今年的艺术考生来说,面对艺考临时变化虽然有些措手不及,但提升综合知识水平才是根本之计。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