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全球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成功落成(组图)

全球首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成功落成(组图)

2020-07-09 17:21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人们对垒砌的一般概念,从下往上地搭建是最常用的方式。不过,在3D拼装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误差都会导致错位,并可能导致最后无法安装。合作团队再一次另辟蹊径,选择了从上往下安装的策略,把误差往下压,“把累积误差留给开口的位置,误差就被消化掉了。”

石窟实现了形的打印后,要如何赋予它完美的“色”呢?色,不单单只是石窟表层的颜色,还包含了文物的材料、质感等综合的历史信息。使用高分子材料固化成型的复制石窟,还未具备石材的质感,庆幸的是可以通过“赋色”环节填补缺憾。

问题又接踵而至,当前各类3D着色或3D打印技术,都无法在赋色的同时又可以营造指定的质感,“我们试了3D彩色打印,也尝试了打印之后再给凹凸不平的模型上色的方式,但都没有达到想要的质感。我们想要的是石窟砂岩开凿的质感,先上色再营造质感这条路行不通。”刁常宇认为。

经过之前与数据收集同时进行的比对实验,合作团队还是决定采用人工上色的方法,以寻求最大程度的原真再现。当必须选择人工上色来完成云冈复制窟的制作时,同时也拥有了另一种自由。团队认为,既然有了可以变化的选项,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色彩呢?只要这个变化是有依据的。

经过论证,合作团队提出了大胆的上色方案建议——不与现存的12窟“一模一样”。云冈石窟研究院最终决定赋色的具体操作方案,是将基于科学数据与专家对文物的理解综合起来一起考虑。“我们并不是天马行空地创新赋色,而是必须在考古学的指导下来制定赋色方案,比方说,现存石窟中的颜色与过去的颜色有什么关系,哪些是有依据的变化,是否可以按照这些依据去提升色彩亮度呢?”

复制的过程也是一种复原研究。在色调的鲜与暗上,团队在可验证的区域选择了洞窟未被遮盖时候的鲜亮,而没有采用煤灰等问题导致的石窟雕像变化后的颜色。在洞窟的风化上,他们认为是不可抗的自然之力给予的,便不再做调整,并把人为的破坏痕迹保留了下来。

云冈石窟研究院美术工作团队依照古法用矿物颜料为面积大约900多平方米的复制窟上色,历经8个月的时间,终于让12窟完成了其形色具足的复制,焕然呈现。

通过手工在现代材质基底上“装銮绘色”来恢复如此规模的石窟样貌,这是文物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行走

可像积木一样组装 向世界显示云冈石窟的永恒魅力

“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单是某一个学科领域,而是实实在在跨学科的事情,涉及到了考古学、文物保护、计算机、精密机械、3D打印、材料学、美术、结构力学、公路运输等工程性的问题。”

制作完成了,让云冈石窟真正地“行走”于世界各地展览,还必须有结构力学、公路运输等学科的考量。这次,浙大团队创新性地使用了“积木式”的新技术和制作方法,开创了一种文物艺术品展览便捷运输、安装、展陈的新模式。

目前,复制成功的第12窟由110块2米见方的“积木块”分为6层进行组装。这些“积木块”总重量大约2吨,8辆标准集装箱车就可以装得下,能够拉运自如地行走天下。装配过程主要由四位工程师合作,仅花费两周的时间即可组装完成布展。

“说走就走”的展览结构为轻质铝合金框架,分体式半自动化安装。现场无需搭建传统的脚手架,低空作业组在地面上组装好一层再吊到顶部安装,整个过程就像由上往下搭积木,提高了装配效率,缩短了安装周期。

“技术攻关”是刁常宇常常提到的词语,在制作复制石窟的时间里,技术攻关实验为他们解决了太多的难题。尽管如此,刁常宇认为,科技对考古学的帮助是提供高精度的数据,考古学对科技有着学术支持,而更多的是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

从2020年6月12日至11月30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特展“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百年记忆和再现”,展览精选了云冈石窟研究院所藏石雕造像、碑刻、陶瓷器具,建筑构件等文物112件(套),以及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和记录云冈石窟的中外学术文献、珍贵历史影像,集中展现了云冈石窟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次展览是云冈石窟第12窟环游世界所到的第一站,这也是云冈石窟梦圆的第一站。目前已有多家得到消息的美术馆、展览馆和相关机构在联系展出,云冈第12窟将是“行走的石窟,永不落幕的丝路音乐厅”。

正如梁思成先生在考察云冈时所言:“从雕塑的体态、衣着,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外文明交融的印记。”今后,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世界观众感受到云冈石窟的艺术内涵。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