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李自强,1934年2月生于河南省汝阳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河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并被聘为郑州大学名誉教授、敦煌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中国国家博物院艺术硕问,并在中国美协、文化部、中国文联所举办的一些全国性展览中担任评委。
曾被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奖牌,荣获国家出版署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出版界最高荣誉奖“出版工作荣誉证书”,后被河南省文联授予在美术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和取得突出成就的“终身成就奖”。
其艺术理念即“道法自然,大道至简”。强调从对大自然的亲身感受中,来探索自己的笔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出属于自我新的艺术形象。在美学上主张艺术美、自然美、意境美的三美统一,从而体现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出版个人专辑有《李自强画集》《李自强扇面画》《名画家李自强技法解析》《当代中国画名家李自强研究》《当代中国艺术大家范本鉴赏·李自强》《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李自强花鸟画精选》《大家风范李自强花鸟画精粹》《大家范本李自强人物花鸟画选》,以及《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专题教材范本》多部。
作品曾先后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地区,以及联合国、美国、泰国、塞尔维亚、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展览。并获悉尼“国际文化交流大奖”、美国“金桥奖”、联合国“世界和平奖”、中国香港地区金奖。
其作品曾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60幅、河南省美术馆收藏60幅、中国美术馆收藏6幅、汕头潮南花鸟画院收藏10幅、汝阳县李自强艺术馆收藏70多幅。深圳博物馆、深圳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美术报社、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皆有收藏。社会上美术爱好者收藏甚多,不计其数。此外,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塞尔维亚、韩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等地皆有收藏。
中原画坛又一高峰
——品李自强先生花鸟画有感
文/水天中
一件艺术品的成功,除了技巧的娴熟运用,其文化背景、意境、内涵和作者的精神气质、思想情绪也尤为重要。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它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并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而作为成长于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的画家,李自强自幼便深得这种地域文化的熏陶。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同样具有中原特有的秉性,他的画很扎实。他的作品总能流露着既厚重扎实,又不乏生命的灵动和天机的生趣,尤为可贵的是,在喧嚣的当下都市,他能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固守住自己的一片天,以沉稳、平和、虔诚的心态怀抱世界;以对自然生命的浓浓爱意笔耕不辍地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安身立命之本,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和技术规范,笔墨还是中国画的精神内容。李先生通过对自然生命细致人微的观察,抓住了所塑造物象的精、气、神,用笔墨和心灵提炼出花鸟画的神韵与生趣,下笔精到传神,其悠然画境,兼具民族意蕴和现代意识,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在画雄鸡、松鼠、熊猫、水鸭、游鱼、白冠噪鹛、墨竹、天鹅、飞燕等题材上都有自己出色的表现,他善于运用水墨艺术的动静、虚实、刚柔、浓淡之间的对立统一建构着自己的花鸟世界,炉火纯青的技巧,浑然天成的画面,洋溢着朴实醇厚而又率意灵动的气息。那跃动的松鼠是他笔下的一绝,而白冠噪鹛这样的灵性之物更是被他画得呼之欲岀,堪称经典。源于自然的作品营造出了一种超越自然的美,李先生用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真纯的艺术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生趣盎然的理想境界。每一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形象都是艺术美、意境美、自然美的完整统一和真善美的集中体现。
画如其人,其质朴、纯正、平易的作品一如李先生本人的性格。他从来不会迎合世俗,浮于表面,他更关注性灵、思想,坚信“胸中无尘滓,下笔如有神”等本质特征,逐渐开拓出自己的绘画风貌。只有将艺术的力量扎根于大地之中,才能产生动人之作。即便早已功成名就,李自强依旧保持着一位人民艺术家的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甘于寂寞,淡泊宁静,不搞拍卖,不求官位,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始终低调、沉实地守候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忘我地在艺术自由王国中纵情欢歌,于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那份淡定与执着,那份优雅与自信,显得弥足珍贵。
生命的美需要真诚的画家以诚挚之心体察万物,以自然亲和,获得心灵上的彻悟,而这种“得妙悟于神会”,也终将在其作品中得以反映,但愿这颗淳朴的诗心,能够在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始终如一,祝愿先生不忘初心,不负众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奉献给时代和人民更多的经典力作!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目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曾主持和参与评审中国油画年展、“世纪之门”现代美术展等展览和新时期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等多次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