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人间犹有展生笔——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图)

人间犹有展生笔——展子虔《游春图》赏析(图)

2022-05-10 14:1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王永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
43×80.5cm
绢本 手卷 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人间犹有展生笔,

佛事苍茫烟景寒。

常恐花飞蝴蝶散,

明窗一日百回看。

这是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看了展子虔的画后所题之诗,是赞美,也是对早他500年的这位大画家神乎其技的评价。

展子虔是历北齐、北周而入隋(约545-618)的杰出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善画佛道人物、楼阁山水及车马等;人物画,描法甚细,随之以色晕开,神采如生,意态俱足;山水画,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趣;描写车马,驰骋弋猎,各有奔飞之状;其画不但动笔形似,而且画外有情。在隋代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受到隋文帝杨坚的器重,在长安、洛阳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可惜都已湮灭无存。不过,他在绘画史上至今仍被人称说不休的,并不是他的寺观壁画,而是他的青绿山水画卷。

我们知道,隋唐的山水画,虽属初创,但成就却颇可观,涌现出不少重要的画家。作为早期文人绘画的一个重要成果,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山水画就逐渐脱离了作为人物的背景,以其特有的林泉高致,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畅神”赏音。只是在当时,技法表现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人物与山水之间的比例关系、空间的远近透视、树木的形态处理等等,都还幼稚而不够协调。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曾指出:“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展子虔的山水画,从思想意识上来看,似与魏晋的文人绘画无关,但从技法表现形态来看,却是对魏晋文人绘画的发展,因为他促进了山水画形式的圆转成熟。可以作为标志的,便是他的不朽名作《游春图》卷。

《游春图》为绢本设色手卷(尺寸:43×8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是目前可知展子虔的唯一传世作品,是窥见隋画面貌的仅存画卷,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画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卷。作者用青绿重着色生动地描绘了明媚的春光和士人、贵族们在青山秀水中纵情游乐的情景。画上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拂过湖面,澄碧的春水泛起粼粼的细波,杂花生树点缀着山野郊原、平林村落;绯红色的桃花散缀枝头散发着醉人的芬芳,与绿树青山相映成趣;堤岸曲径,逶迤地通向茂林幽谷的深处,三三两两的行人游春赏花于其间,有的策马而游,有的静立而观,有的与湖心舟船上的仕女相为呼应;高远处烟云飘渺,青山白云流辉相映,似在仙境;所绘,给游春者与观画者皆展开了无穷的纵目空间。

此图在技法上,用笔细劲有力,设色秾丽鲜明。山水云树,皆以细线勾描,山石不施皴笔,是谓“空勾无皴”;为了强调青山绿水的明丽,在色彩运用上施以青绿重色,突出了青绿的主调,局部用金线勾勒,给人以辉煌明丽之感。人物则直接用粉点染,富于装饰的意匠。近景树木的画法已非“伸臂布指”,而是渐趋写实。远山之上以花青作苔点,开点苔之先声;不过,苔点的形态并没有符号化,很像一丛丛小树。所绘人马虽小如豆,但一丝不苟,形态宛然。值得注意的是,此图山水树木与人马的比例较六朝时期更为合理,远近的透视关系也处理得较好,渐远渐虚,咫尺千里,画面的空间感加强了,已不再是作为背景的山水,而是独立的青绿山水图。这一切,给予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以重大影响,展子虔也因此被誉为“唐画之祖”。《游春图》历来鉴藏都是依据黄绢隔水上宋徽宗签题确定此画为展子虔手笔,虽较隋代壁画中的山水略显成熟,但它确实反映了早期独立山水画的风格面貌,与记载相符。我们今天可以见到此卷,还要感谢丛碧先生张伯驹,是他早年倾力收藏与晚年慷慨转让,才使千年名迹未曾流散,得以永传。

(作者为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萧云从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