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拙静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组图)

拙静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组图)

2022-06-04 13:10 文章来源: 浙江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南宋—扬无咎—四梅图(局部)

南宋—扬无咎—四梅图美析:杨无咎为宋代词人、书画家,字补之。今江西省樟树市人,擅长墨梅。这副画作的整个画面洋溢着人文静美。杨无咎长期居住在湖南衡州的花光寺里,种植了梅花数株,每当开花时节,正值月夜将梅花的疏影横印在窗上,疏淡可爱,他就以笔戏摹梅花的形状。杨无咎最大的成就,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把梅花“变黑为白”,这一变化更加表现了梅花的淡色疏香、清气逼人,静夜暗香的特性。此卷一共有四段,分别描绘了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在笔法上枝干皴擦用飞白法,显得拙老。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呈现了淡雅、古拙、宁静、婉丽的特色。杨无咎用梅花作为借景抒情的载体,再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借梅花表现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傲骨凌霜的品性。他对自然物像的主观提炼、创作,脱离了真实再现梅花写生的老传统,充分展示了梅花的精神之美。此卷前后多达三百余方,是杨无咎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道德经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特别是大巧若拙、大音希声讲的就是拙静,这是大美。宋代周敦颐也写有《拙赋》。“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拙比巧的审美境界更高。

中国画里面富含拙静之美。笔墨有拙味,画面很安静。很多画家讲究宁拙勿巧,董其昌提出书画要有生拙趣味。清代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中国画的拙有画家天赋的原因,有些人性格里就有拙味的成分,也有美学追求的原因,也有学书法形成的原因,汉代碑帖书法都是比较拙的,我们在审美和品味的时候,会有厚重的金石味。拙味的书画有时候像小孩的作品,也许会误读,通常说的怎么像小朋友画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审美还没拓展,那是天趣内含高深功力,有点像太极拳功夫,其实水平很高的。“古拙”往往是出于实用的一些无意的制作,因材料和时间的关系而形成的,如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大量金石文字,是真实的自然流露。都有自然之趣,少人为痕迹,真率朴拙,这正是艺术家所追求的关于人的生命本质宝贵的东西。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