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马书林:太行山写生随想(组图)

2022-11-08 09:5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马书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图片

马书林

1956年生于沈阳,原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教授、中国美术馆原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六七八届理事、第三四届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第十至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委员、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艺术宫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文史馆书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8至2004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附中校长、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调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曾策划、组织策划、参与多项国内外重要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工笔画作品《向天歌》曾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鹅鹅鹅》、《弄春辉》《银梦》等多次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中国写意戏曲人物画曾参加在美国、巴西、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捷克、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多国举办的重要美术作品展。曾先后在上海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国囯家博物馆等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上海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出版画集《笔墨本无界-马书林画集》、《书林画戏》、《中国画名家经典-马书林》、《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书林画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书林画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家艺术系列丛书《书林写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集,《我画是我—马书林艺术文集》、摄影集《西藏游踪》等。

图片


太行山写生随想


●近几年去太行山写生多次,是因为被太行山的雄姿所感动,每次去太行山都会有新感受,而每次从太行山归来又都会有再去的欲望。

●住在太行山里,晨暮昼夜下参悟太行山呼吸吐纳间的神魂雄姿,雷霆雨露时的瞬息变化,感受捕捉不同瞬间心灵感受,迹化太行不同时间影像才是艺术的真实!写雄霸巍峨变化之万千。

图片

●对光线不同变化山的姿态要默记于心。而墨写时不可被太行山细节的具象束缚,纵情与物象大形态转换,色彩转换,情态转换。用点线面布局形式美感构成元素充分表达,摒弃外象程式化样式,各种影像形迹与心,画出心想、心象、心境、心语,太行山感观印象,传意象之境。

●艺术需要真诚,真诚对待自然本体描绘对象,首先要被鲜活的物象所感动,才有可能会有富有激情的再现,自己不被感动,作品不可能能感动他人。

●只有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内涵、造型观念、笔墨规律有了深度理解,才有可能不受绘画元素的束缚,灵活运用中国画艺术语言,产生有别前人不同他人,不同常人认知的视角,艺术个性才有可能显现。

图片

●自然生态提供的美的元素无论在作品中以何种形式呈现,最终都是要传达美的情绪,美的情感,美的意境,一砖一瓦,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才会有鲜活的生命意义。

 ●写生也可借鉴装饰绘画的自由性,在描绘的过程中把透视规律加以逆用,做出不合理的空间效果,可以把不同视点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象并置综合,用直线曲线,墨与水使之产生视觉、感觉多元联动,创造新的视觉空间,进入新的心理秩序的主观形态。只有画时自如思维想入非非,不受直观视觉限制,才有可能有随意性,灵活性,自由性。远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中的客观世界外貌,才会画意更浓。

图片

●写生贵在平凡的常见物态中看到形式美的自然组合规律,才会体现出非凡的艺术价值,才会将物象转化至精神层面的艺术价值需求,体现出大自然深层的性情与灵性。 

●亘古至今画山水画者数以百万计,而画出自己个性风格面貌者寥寥无几,大概其因大多被淹没在纯熟技法程式中。

●中国画的美在于意象,意象的“真”是内在的真实,而非外在的酷似,更加强调主观世界心灵形体的精神再造第二自然。无论画什么,都要求度物象取其真的境界。

图片

●来自生活的鲜活感受,以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加以条理化,理想化,以生活中提供的美的元素,美的形式,美的形象表现出了内在的思想感情,创造出美的意境。写生亦然如此,最好的老师仍然是生活。

●写生感悟到:虽笔墨无边界,但是从笔墨泼洒的偶然性到必然性的驾驭,是需要多次重复实践才有可能进入的一种自由状态和理想境界。

●写生不拘小节方显大手笔,吟气贯通方见大气势。写生咏文化思想方见大意境,情感奔腾离形去势,方心铸大境界。

图片 

●深入生活感受自然,感受时代,表现时代,才能笔墨当随时代。

写生也要注入今天时代的人文精神,突显今日画家的个性特征是贯穿始终的问题。

●写生重在品味的追求,意境的追求,精神的袒露。 

●写生不该给自己程式化的限定,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立中破,破中立,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自有我在即好。

图片       

                         

●抓住第一印象最强烈最鲜活的感受,留下影像印记,往往儿童画之所以感人,就是怱略细节留下强烈质朴感情,有天趣,有稚拙感。

●艺术出新不仅仅要血热情炽,更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有新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艺术修养,还要敢于“破坏”。打破已有的规则比掌握已有的规律更难,不能满足对传统的“亦步亦趋”。

图片

●中国画一定不能受前人技法所囿,古人在特定的年代里创造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留给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新时代创造出五宝、六宝……以至更多技法留给后人呢? ●中国画只有在继承中自省、叛离,才能出新。
●题材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够打动内心的东西,所以画什么样的题材道理都是一样的。创作过程中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矛盾,怎么在作画的过程中解决好这些矛盾,最后把画面中不同因素统一起来,这种综合统一的美,才是我们在绘画过程当中应解决的根本问题。

图片

●我觉得写生中写意性是体现内心认知感悟艺术的传达。画家的感觉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绘画艺术语言把感觉表达出来,即是绘画的本质规律。

●绘画过程中不该有任何束缚,完全要在情绪、精神传达的过程中愉悦自己,纯粹自然会进入一种艺术传达心灵的境界。

●艺术作品感人一定是两方面,一是艺术家文化休养,文化品格,另外就是对现代生活的认识与自我感受。作品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和作品深层内含

●画画是幸福的事也是痛苦的事,绘画过程中总是在平衡矛盾,太具象非中国画的意象语言,太抽象又不耐看。太装饰又感觉太图案,色彩过多又太燥,色彩太少又太缺少现代感,总是在不断的平衡。

图片

●绘画是个人体会并非直观外在客观肖似,用画家自已的眼睛感受,别于他人的眼晴。感受生活。

●画要想达到画家期望的高度是很难的,画是遗憾的艺术,写生更是如此。说到底写生就是与对方深层次的心灵交流,同感同心才能表现出有灵魂的山水人物。

图片

●太行山溪水飞流,灵气化雾,雾滴成水,水流成溪,溪流成河的感觉真美。

●太行山石壁斗峭,峭拔万斗,重岩叠嶂,立地摩天,伟岸豪迈逼人的自然生命    ,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之浩大、雄奇与高不可攀。

太行山水,不做作,不营造。他本真、原生、率性,混混沌沌中有极大的张力,发自天然和一任天然。 

图片

●当代画家一定不能被前人的笔墨程式化、定式化、套路化。今天很多名人谈起笔墨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其实我们一定不能用古人的眼睛看今天的生活,也不能用前人的笔墨定式、成法观察表现今天的生活,更不能用熟知的套路技法套用代替我们对今日生活的鲜活感受。

我们学习笔墨技巧熟知笔墨属性但绝不能被前人的笔墨规则所左右。否则你会几十年在画一张画,用笔墨套路在画一座山,一棵树,一种花,一种美人,几十年的画放在一起接起来如同一张画,究其原因就是掌握了一种笔墨成法,不越雷池,被套在笔墨规则之中。熟不知在日月星辰,风晴雨露,喜怒哀乐的变化下山石树木、火热生活的人物给每个画家的情感感受一定是不同的,能把自己瞬间的强烈感受捕捉到,充分表现对画家来说才是十分重要的。 

图片

●笔墨一定要表现时代,我们当代画家要将表现时代视为责任与使命对于当代中国画来说笔墨必须是要为表现时代生活而存在。今天应更明确主张:今天的笔墨就是要描绘表现新时代,“笔墨表现时代,唯我所用”,对当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品评标准也不该将笔墨放在首位,而应是看画家表现时代生活的心灵感受体现的如何。

 2022.11月6日改写

图片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