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就奖得主舒勇:
舒勇无疑是中国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他一方面是富商巨贾私人收藏室中的座上宾,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自己的“草根”身份,抨击中国当代艺术圈中的“精英化”倾向;他一方面用许多“恶俗”的视觉手段创造出完全有别于大众传统艺术审美的作品,并因此招来了作品被砸、被泼粪、被迫搬迁的事件,另一方面又标榜自己是中国第一位“环保艺术家”;他被普通公众视为艺术圈中的异类,艺术圈中的很多人却并不愿意承认舒勇是他们的一员。
对话舒勇:
“我就是个肤浅的艺术家”
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却成为世界著名艺术展的宠儿。记者在他所住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广州日报:你事先知道自己能获奖吗?怎么看待这个奖项?
舒勇:事先我并不知道,之前跟他们也没有过接触。去年双年展组委会说希望邀请一些中国艺术家参展,就到我的工作室来看,带走了一些资料。
但这次他们把这个奖颁给我这么一个年轻的艺术家,我想这里面也透露出一种变化,就是西方也希望用一种更包容的方式来看中国。因为现在的中国和他们原来所知所想的不一样,而且他们觉得中国本身就是个神话,社会变化这么大,奥运会办得这么好,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这么有浪漫气息,但在西方世界他们接触的很多中国人,都很现实,这种反差很大,他们也很好奇。
广州日报:很多人认为你是个“事端制造者”?
舒勇:其实制造事端是我和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说是“棒喝”也好,说是“艺术的恐怖分子”也好,我的“捣乱”都是善意的,是和大家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交流。我觉得社会需要这种碰撞。
当代的艺术创作和欣赏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自己坐在家里看画那种方式了,我希望跟大家多一点互动,我宁愿作品少一点艺术性,多一点社会性。
广州日报:那你觉得自己是个平民艺术家么?
舒勇:我不光是个平民艺术家,而且是个肤浅的艺术家。现在很多所谓的“精英”很空洞,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新锐的东西。我宁可肤浅一点,通俗是一种力量,是大家沟通的一种方式。就像现在的“山寨”,其实是很有智慧的。我下一步会在湘西做一个“国际山寨艺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就是个山寨的过程,宋庄、草场地,都有山寨的感觉。
广州日报:怎么看待广州的艺术氛围?
舒勇:广州的创作氛围很自由,很有包容性。广州人是世俗,甚至有点儿恶俗,但其中透着真诚。实际上现在中国对艺术是最开放、最自由的,欧美现在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动不动人家就去投诉你。
(责任编辑:冰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