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总理发现中秘古文化图形相似
面对秘鲁文物精品,中国总理的一句话跨越了3000年时间:墓葬中的棉布,织得很细,透过橱窗看,以我的经验初步判断,可能不低于现代工业所说的40支纱,这可是接近公元前1000年的产品啊!
李克强的另一句话,则跨越了30000多里空间:中国有小米,秘鲁有玉米和马铃薯,这些农作物在彼此国家和世界各处落地生根,养育着不同国度的人民,这是中秘两国农业文明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这正是一个文明跨越时空握手的场合。当地时间5月23日,正在秘鲁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在利马考古、人类学和历史博物馆出席了中国-拉丁美洲文明互鉴系列活动。
馆内,查文文化、印加文化展览显示了秘鲁和拉美文明的历史脉络,而中华文明起源图片展则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进程。
李克强与两国文化界人士一同参观过两个展览后感叹道:人类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分东西两个半球,但在许多方面所显示的创造力是对方难以想象的。我虽然来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但我对查文文化同样惊叹不已。中拉两种文明,有向对方学习借鉴的深厚土壤和广阔空间。
此前一天,李克强总理在哥伦比亚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时,曾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魅力和重要性有过精深阐发。在秘鲁,他带给中拉文明互鉴系列活动的礼物非常别致,是中国四川三星堆文化出土黄金面具的复制品。
这当中其实也大有深意:与著名的殷墟文化相比,三星堆文化发现较晚,其出土被视为中华文明多起源论的重要考古证据。这也意味着,在中国自身的土地上,文明本身就具备多样性,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交相辉映。
李克强还在参观展览时敏锐地发现,三星堆的文化图形与查文文化的图形有相似之处,这足以证明人类文明内在理念有相通之处。中拉之间的互鉴,具有坚实的文明基础。
新京报特约记者 林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