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谈到这次展览作品的创作来源,王颖在她的自述中写道:“2012年,有幸在北大考古陶瓷资料室通过瓷片对全国多数窑口进行对比学习,成为我绘画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历代文物所呈现出的色彩体系和精神气质,可谓与中国画基本一致,而文物造型所反映出的审美特征,方方面面透露出来丰富而微妙的信息,改变着我的感官触觉和内心思考。古语云:‘素以为绚’,亦可以思考为‘绚以为素’,如何将多种色彩和形式语言协调整合,依然雅致,这份量思,或许外于绘事。”
王颖的绘画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其是对古代绘画的简单描摹感,其实不然。在书法的魏晋时代和绘画的宋画时代之后,中国书画艺术的高峰出现在“与古为新”的复古意识觉醒之上。切莫忽视“以古为新”,其实质是一种回望审视之后的新思考。因而对于王颖而言,“以古为新”需要一个明确的尺度,一个限定,这既是机智,也是克制。王颖的作品少了世俗的练达,多的是追求,审视其绘画,不难发现其中传达出的一份安静。这份安静引人入胜,因为让我们遐想中国传统文化所引申出的诸多优秀品质: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以及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