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关于美术学院通识教育的思考(图)

关于美术学院通识教育的思考(图)

2016-01-05 08:52 文章来源:央美艺术资讯网   作者:郑勤砚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美术学院专业精细化,需要通识教育拓宽学科视野。如果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没有与西方教育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何谈创意?当下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有越分越细的倾向。事实上,专业划分太细的教学体制和各个专业教学上相互封闭的状况,使得美院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按照纯粹艺术家的模式培养人才还是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培养全面复合型美术专业人才,这对矛盾的解决迫在眉睫。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中,有意识地强调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结构化,加强专业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由“深井形”转变为厚基础的“金字塔形”。课程设置可以划分为:一般的课程、专门的课程、宽广的课程、专深的课程。还可以设立综合绘画工作室,加强各门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跨学科的综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艺术潜力和创造精神,尝试打破传统美术分类原则,国、油、版、雕等艺术门类的界限,学科统整、材料综合,研究东西方艺术的异同和创造材料的变革,开拓和丰富造型语言,这种综合绘画教育,究其核心是中西综合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3.树立多学科意识,加强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相互合作与促进。打通它们之间的通道,架设其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桥梁,建立融合通达的大艺术背景、艺术本身的综合性被内部的专业划分割裂开来,尝试打通分专业的壁垒,给学生探寻艺术史、不同艺术门类更完整的视角,培养学生艺术的整体观念,让每位学生专业特长的发挥都建立在对艺术整体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艺术内部各专业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都要有明确的认识。陈澹然曾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逐步打破艺术学分科的人才培养单一模式,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

4.美术学院的通识教育可以走一条更有实质效果的道路—以建立通识教育的“共同核心课”以及建立“助教制度”这两个环节为中心。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生前两年的主课和基本课程,亦即所谓“核心课程”,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和训练要求。芝加哥艺术学院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占本科生全部课程的一半,分为六大领域,其具体教学方式和要求通常都是小班教学,需要很多博士生做助教。不拘泥于教师的讲授,通过小班讨论、讲座、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通识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究。“核心课程”的内容方面需要摆脱各种泛泛的“概论”课方式,而应逐渐走向以经典著作的阅读讨论为中心的方式。

5.建设集美术家、教育家于一身的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对于艺术院校的教师来说,应成为兼有艺术家、教育家两种荣誉的人,艺术专业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学习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和知识,并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

美术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掌握艺术技能、汇通艺理的创作者和思想者,培养兼备宽厚专业基础、宽阔知识视野,具有创新意识、求知激情和反省精神的“艺人”。美术院校的图书馆、校史馆、美术馆、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载体及具有美术学院特色的、动态、开放、多元的通识隐性课程,为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人文气氛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