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晚明清初西方铜版画的引入及其对中国木版画的影响(组图)

晚明清初西方铜版画的引入及其对中国木版画的影响(组图)

2016-07-27 09:21 文章来源:艺术仓   作者:安滨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由于中国的皇帝欣赏西方的油画和版画,欣赏西方的异国情调,这对西方绘画与雕刻手法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这种影响也传播到民间。在清雍正年间苏州桃花坞的木板年画吸取大量欧洲铜版画的空间表现和明暗线条的手法刻制的套版大幅木板年画都是令人不可思义的现象。这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宽广的发生在中国三、四百年前东西方版画交流的繁盛景象。

过去对西方来华传教士画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清乾隆时期入宫服务的御用画家,但对民间版画受西方绘画、版画影响的研究重视不够,其实在民间有大量的木刻复制西方的铜版画或学习和融入西方版画风格于民间木版画作品中。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清代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的中西交融尝试。乾隆、嘉庆年间,苏州的木板年画大量吸收了欧洲的铜版画方法,如许多的巨幅风景木板年画用木板套色达到铜版画效果。出现这类艺术形式与表现技巧都是传统木板年画所罕见的。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民间木板年画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久远的民间祈福形式,也是与中国大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木板年画在中国的美术史上过去一直认为是非正宗的“匠画”,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它在民间却有很大层面的受众群,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喜闻乐见的艺术消费品,特别是在幅员辽阔的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天依然为人所熟知的苏州桃花坞,在“苏郡城之北隅,独以刊印‘年画’、‘风俗画’有名于时”。

苏州木板年画,在清乾隆和雍正年间诞生了一批十分独特的木板年画风格,她不同以往那些描绘门神、寿星等常见题材,而是以苏州风景名胜、杭州西湖胜景,西厢记故事等题材,制作成大幅木板年画。有许多作品是用三块大板刻印后连接印在一张纸上。印刷工艺相当精美,几乎看不出木板的接缝处。更为令人感到惊奇和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时期的苏州木版年画还运用了西欧铜版画的表现语言,诸如交叉排线、阴影、透视等因素,并与中国的线条描绘形式相融合,制作成大幅面如立轴式木板年画。这些木板年画几乎都是以两版或三板套印,整幅版面以三块版拼合而成,但不露一丝痕迹,可见当时的刻版技术与印刷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