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画家笔下被刑具“伺候”的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组图)

画家笔下被刑具“伺候”的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组图)

2017-06-07 12:0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杨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画家艾尔·克罗的画作《戴颈手枷示众的笛福》忠实还原了英国“小说之父”笛福“一报还一报”的劫难。

如果在一种为广场英雄度身定做的氛围下,尼尔·笛福无疑会将受刑转换成殉道和布道。但与《鲁滨逊漂流记》所传递的乐观勇敢的精神不同,此时该画中笛福的脸上却分明写着痛苦、疲惫和无助。

戴颈手枷示众的笛福,艾尔·克罗,1862年,索尔福德美术博物馆藏

1703年7月29日正午,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戴着一副叫颈手枷的刑具,站在伦敦闹市临时搭起的高台上。

盛况空前。

红衣卫队荷枪实弹,不断驱赶着人群。聚拢的人却越来越多,他们都是笛福的同情者,有的人给他敬酒、有的人为他欢呼、有的人向他献吻、还有一个大块头男子用一根竹竿挑着一束鲜花送到了他面前,当然,更多的人在齐声诵读着笛福新近发表的长诗《枷刑颂》——

连法律都学会了看风使舵、卑躬屈膝,

往日的功绩成了今天的罪孽;

时势不同,行为的评判也变幻不定,

此一时的罪恶本是彼一时的功勋……

应该说,这是一种为广场英雄度身定做的氛围。将受刑转换成殉道和布道,或许就差一句掷地有声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了。

但枷中人的脸上却分明写着痛苦、疲惫和无助。如果说16年后成书的《鲁滨逊漂流记》,诠释了人类的自信、乐观和勇敢,那么此时该书作者的神情,完全是一个取反的版本。

“伺候”笛福的刑具,在对人身心的虐待和折磨上,足以荣膺斯图亚特王朝科技进步特等奖:一副高过人肩的架子,架子上支着一块枷板,枷板上镂出三个洞,三个洞分别锁住了笛福的脑袋和双手。感同身受,笛福一定想用手指蘸着唾沫在街头的尘土上写下三个字:惨!惨!惨!可是他做不到,因为他承受的是一种叫颈手枷的高级刑具,他的脑袋离手那么近,却指挥不了任何一只手。这一幕街头演出,将持续三天。

这是笛福必须偿付的代价,谁叫他管不住自己的嘴(笔)呢?

事情得从前一年,也就是1702年的12月1日说起。那一天,时评专栏作家笛福出版了政论集《惩治不从国教者的捷径》。书中,作者用极端保守极端顽固的国教派人士的口吻,为托利党建言献策,提出了惩治不从国教者(国教会以外的新教信众,主要是清教徒)的办法,包括没收财产、严禁入仕、限制人身自由,最严厉的甚至可以处以极刑。

此书甫一面世,可谓亲者痛仇者快。怎么说呢?笛福本身就是个非国教的长老会信徒,前任国王威廉三世和辉格党的拥护者。站在他对立面的,正是刚刚废止实施14年的“宽容法”的安妮女王和通过了“防止间或服从国教法”的托利党。

好在一个月后,随着阅读的深入,人们回过神来:原来这是一本正话反说的讽刺小品,作者真实的主张恰是维护信仰自由,进而维护其他新教教派的政治经济权利。

于是,愤怒者转怒为喜,喜笑颜开者笑不出来了。尤其对于托利党人而言,笛福阴阳怪气、拐弯抹角的语气,更是对自己人格和智商的双重侮辱。于是重拳出击。

1703年初,国务秘书那庭干伯爵颁布逮捕令。笛福闻风躲藏。

在躲避搜捕时,笛福用他那生花妙笔给那庭干写信:我错了,请原谅。如果我实在罪不可赦,恳求以绅士之法对待我,别让我受枷刑之类的惩罚,千万别!

为了回应笛福,那庭干加大了搜捕力度。终于在东躲西藏五个月后,笛福归案。为了进一步回应笛福,法庭在7月初宣判,对笛福施以枷刑。

高级黑笛福迎来了属于他的高级刑具。在等待受刑游街的那一段时间里,笛福创作了那首他受刑那天围观群众诵读的《枷刑颂》。

艾尔·克罗的这幅《戴颈手枷示众的笛福》忠实还原了笛福这场“一报还一报”的劫难,画中的他令人怜悯。艾尔·克罗这种不遮不掩、充分展示名人不堪一面的创作姿态,显然是受了他老师保罗·德拉罗什的影响。德拉罗什笔下的拿破仑就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与大卫笔下的拿破仑截然不同。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