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历史的象限——主题性花鸟画发展的可能性(组图)

历史的象限——主题性花鸟画发展的可能性(组图)

2017-07-04 14:0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志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画史之所以持续发展,有赖于画风之变化与演进。纵观中国美术史,花鸟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绘画表现形式和书画面貌不断发生变化的历史。所以探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要从研究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入手。

“主题性花鸟画”的概念

主题性花鸟画是一门新兴的绘画科学。它是继工笔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大写意花鸟画之后的第四种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是主题性花鸟画呢?

用写意的笔法,集工笔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大写意花鸟画技法之长,通过对表现对象的层层叠加、穿插、调动等多种表现手法,使绘画面貌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具有明确的主题倾向的绘画形式,叫主题性花鸟画。虽然主题性花鸟画的笔法是写意的,但并不排斥工笔画的表现技法,甚至西方绘画的表现技法也可以借鉴。只要是画面需要的,都可为我所用。所谓表现对象的层层叠加和穿插,就是把相同或不同的表现对象进行前后叠加、穿插组合。这是主题性花鸟画与传统花鸟画在表现上的最大不同。主题,是每幅画所要表达的中心, 就是作者想要通过作品告诉人们什么,相当于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题性花鸟画”的命名借鉴了文学作品中“主题性创作”的概念。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性创作是指针对某一个特殊年代中的某一段历史、某一个事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主题性花鸟画同样也是有针对性的,如为迎接香港回归创作的紫荆花作品,为纪念革命老区牺牲的先烈所画的杜鹃花(映山红)作品等。今天,人类提倡保护环境、珍爱生命,那么歌颂生命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主题。花鸟画家们通过对稀有植物的刻画去歌颂自然、歌颂绿色,从而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对稀有动物的描绘,表现人类对濒临灭绝生物的担忧。当然,由于绘画表现样式的特殊性,对主题的表现不是直接的,也不是口号式的,而是通过对具体形体的塑造、对具体环境的渲染,让人去感悟、去理解,以求引起观者的共鸣。这种形式的花鸟画古已有之,只不过是和今天的主题性花鸟画的时代面貌不同罢了。宋代黄居寀的《鹧鸪棘雀图》、李迪的《雪树寒禽图》,明代吕纪的《梅茶稚雀图》、王醴的《雪梅鸳鸯图》,以及清代高凤翰的《雪景竹石图》等都属这一类作品。

1.png

黄居寀的《鹧鸪棘雀图》

2.png



李迪《雪树寒禽图》

3.png



吕纪《梅茶稚雀图》

4.png



高凤翰《雪景竹石图》

花鸟画发展的历史脉络

花鸟画真正从人物画的配景中独立出来,是唐以后的事。尽管初唐的花鸟画还很幼稚,但是随着国力的强大,兴盛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至宋代,花鸟画在技法上、形式上都已达到高度成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花鸟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代表形式为工笔花鸟画。

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很多文人士大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选择下野,其中一部分人把大量的精力用到了书画研究方面。明代虽然是汉人统治,但朱氏皇帝实行高压统治,很多官员上朝时战战兢兢,甚至在上朝前就向家人留下遗言。这种做官心理彻底颠覆了宋代文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君思想。官员们对国事不上心,一些人反把精力转投于书画。这就是元明时期的社会现实。再加上这一时期的宣纸制作日益成熟,文人们更愿意在宣纸上表现那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抒发胸中逸气的“戏墨”。因此,侧重于表现笔墨变化的小写意花鸟画应运而生。此为中国花鸟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以小写意花鸟画为主要代表形式。

清末民国时期,外族入侵,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很多文人都投身到抵御外辱的行列中。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书法界金石学和碑学迅猛发展,很多画家不仅画得好,对书法和金石、碑学也颇多研究。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文人斗不过政客和军阀,不少文人被捕下狱,甚至被杀头。因而,他们不得不选择逃亡和隐居。赋闲后的文人不少人潜心书画。金石学和碑学的正大气象恰巧迎合了当时人们在抗争中所追求的阳刚、博大、气势磅礴的文化精神。画家们将其一并入画,所以就出现了比小写意更加大气、更具书写性,也更泼辣的绘画形式——大写意花鸟画。由此,花鸟画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到来了,代表形式为大写意花鸟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代表这个时代的绘画面貌和绘画形式,且每一种绘画形式都是在前一种形式的基础上开拓和发展而来的,但绝不重复。中国绘画的历史就是一部变革的历史,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由此我们不禁思考:花鸟画发展的第四个高峰什么时候到来?它的代表绘画形式又是什么呢?

主题性花鸟画出现的社会因素、学术支持及市场潜力

笔者认为,中国花鸟画发展的第四个高峰已经在我们这个时代到来了,它的绘画代表形式是主题性花鸟画。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出现的根源。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的生存问题成了重中之重。连年的战争将整个中国社会破坏得一片狼藉,国疲民弱,再加上自然灾害、各种政治因素所致的运动此起彼伏,生存维艰。然而就在这种境遇下,艺术家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画家和大师级的人物。花鸟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和郭味蕖的《晨光》等一大批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是传统花鸟画向主题性花鸟画转变的一个重要进程。随着大师们的相继离世,由巨擘主导整个画坛的绘画局面被打破。没有权威主导下的艺术环境,在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冲击下,各种艺术思潮、艺术主张、艺术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术家自身的发展变得更加自由,进入了一个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王晋元、郭怡孮的花鸟画彰显了主题性花鸟画的基本面貌,他们为花鸟画的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