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牍”一无二(图)

“牍”一无二(图)

2017-09-13 08:21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彭代群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镇馆之宝·四川博物院】

宝贝档案

姓名:郑板桥判牍

年龄:200多岁

主人:郑板桥

住址:四川博物院

个性签名:“牍”一无二的传奇

我,郑板桥判牍,在这儿给大家施礼啦。跟前几次与大家见面的“镇馆之宝”相比,我太年轻了,算是小辈儿。

我们那时候,百姓去衙门告状,都要呈上一张“状纸”,写明诉讼的内容。县官在案件审结完毕后,把判词写在状纸的前页或结尾处,就称为“判牍”。虽然我的知名度在文物界不算高,但在判牍圈可是“老大”。我横空出世时,立刻秒杀所有判牍——因为我是极其著名的郑板桥的手书!

我的主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堪称从古至今艺术界第一“怪”。比如,这个狂怪才子有意掺杂不同书体,刻意求变,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六分半”书,意为取“八分书”之六分半。他的行为亦“怪”:到范县上任第一天,就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说是为了出一出前任官员的恶习和俗气。

主人如此特立独行,我自然“牍”一无二。本来,按道理我应乖乖待在潍县的县衙档案中,但是,因郑板桥书法艺术的魅力,使一些有机会接触这些档案的人因爱铤而走险,偷偷剪下状纸上的判词,以资玩赏。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就这样成了判牍家族唯一的例外。

郑板桥当县令12年,所书判牍不少,但经过两百多年后,所能寻到踪迹的寥寥。除我安家在四川博物院外,我余下的兄弟只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以及日本辻本氏个人家中能找到不多的几个。

今天我就来玩玩自拍,看一看有哪些大咖关注过我,在我脸书上点赞的。

为我书写题签的是一位著名书画艺术家尹瘦石。他用清劲硬朗的行书题“郑板桥判牍”及小字副标“一氓同志集藏之一”,落款“瘦石署签”,并盖有印章。

能证明我重要流转经历的大咖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是山东潍县人。他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咸丰四年(1854年) 陈介祺回到家乡潍县后,就谢官隐居,专心致志从事金石研究,到处购求文物,每得一器一物,必察其渊源,考其价值,解奇释疑,一丝不苟。1878年,陈介祺66岁那年偶然得到我,格外珍视,提笔写下跋语:“板桥先生以文章之秀发于政事,吾邑贤令尹也。片纸只字,人皆珍之。四方亦于潍求之。遂日以少矣。此批牍十一幅,亦将入历以余所知附题数语。田间归来,视卅季肯或少亲切耳。陈介祺光绪戊寅年九月十二日”。并盖上“海滨病史”和“齐东陶父”两方篆文印款。相隔百余年,陈介祺在题跋中赞板桥为“吾邑贤令尹”,表达了他对家乡这位父母官的才学、人品的敬慕。

李一氓先生则用篆文印章“无所住斋鉴藏”“一氓精鉴”“一氓所藏”及楷书印章“成都李一氓”“一氓六十”等多款印鉴证明了对我的喜爱。

李一氓,四川彭县人,是一位学者型的老革命家。他的收藏活动从革命战争年代就已开始。他的藏品种类很多,有古籍善本、书画、砚台、漆器、陶瓷等等,其中不乏精品。

根据李一氓先生题跋所记,我出自潍县档案中,当时还留在潍县,后被送到济南,又经过一番辗转,各地流浪,最后到了李一氓先生身边。来看看他是怎样给我点赞的吧:“一派自然,显得极为秀雅,又常带挺拔之意。其大堪欣赏之处,似乎超过了一般以‘六分半’名的郑书”。看来,审美不会跑偏,学霸的价值永远在线。

李一氓先生一生爱文物,人到耄耋之年,一心想为私人收藏寻一个妥当之处。故宫博物院首先向李老抛出橄榄枝,但是他心向家乡。1988年4月,他正式将一批清代藏本捐给四川省图书馆,将所藏书画、瓷器、漆器、砚台、铜锡器、竹木雕、墨共一百余件文物捐给四川省博物院,我就在其中。李一氓先生是这样解释自己这一善举的:“为我这些东西找一个比较妥当的安身立命之处,这也是结束我藏书和藏古文物生活的上策。”

我在四川博物院文物库房安居29年了,偶尔会到展厅露露脸,欢迎来围观!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