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桑榆非晚 丹青未老——谈谈刘文西的后劲(图)

桑榆非晚 丹青未老——谈谈刘文西的后劲(图)

2017-11-06 13:1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人毅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微信图片_20171106131154.jpg

刘文西《黄土地的主人》局部

两年前,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刘文西晚年作品为何走下坡路?”,说刘文西的晚年正在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人老了,没有后劲了。文中写道:“……朝气、灵气都减退了,目力和腕力也减弱了,技术难以饱满地呈现,学养又不到家,技术含量不足,文化含量也不足,没能形成一种超拔的文化人格,作品便自然而然地走下坡路。”

没想到,两年后的2017年10月15日,以“心中有人民”为题的刘文西百米长卷展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出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长102米、高2.1米,分为13个部分,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包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红火大年》组成,画面构图宏伟、大气磅礴,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刘文西钟情于陕北,热爱人民,崇敬人民领袖,坚持扎根黄土地、艺术为人民的理念不动摇。他创立和带领的中国黄土画派,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奔赴陕北采风写生,足迹遍布广袤浩瀚的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与陕北老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已85岁高龄的刘文西仍笔耕不辍,《黄土地的主人》是他历时12年创作的鸿篇巨制,是全景式反映陕北劳动人民精神面貌的时代画卷,是他对给予他艺术滋养的黄土地的回馈,是他用艺术讴歌人民的结晶。

看得出,刘文西非但没有“朝气、灵气都减退了,目力和腕力也减弱了”,而且在年逾八十后仍然后劲十足地走着上坡路,技法和文化修养并进,“形成一种超拔的文化人格”。

“人民颂歌”是这次画展作品的鲜明特色,更应是画家用画笔唱出的一曲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信天游”。刘文西的“丹青信天游”,高亢嘹亮而又婉转悠扬,每个音符都用岁月的积累和辛勤的汗水谱就。作品热情歌颂了黄土地人民,集中凸显了黄土高原的风情文化,刻画出陕北人民勤劳坚韧、淳朴热情、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极富视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黄土地和劳动人民蓬勃向上的伟大力量。

歌颂人民,走进黄土地,是刘文西艺术为人民的毕生追求。这恢弘的画卷,是时代的歌者献给人民的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是艺术家的生命之歌,更是文化精神的彰显、人格力量的迸发。

在开幕式上,刘文西上台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在万众瞩目之下从一个牛皮纸信封里拿出他珍藏了67年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展示给大家。他说:“67年前我17岁时,王琦老师给我讲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并送我这本讲话的单行本。从此我就有了艺术的方向。60多年正是讲话精神引导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创作。这个单行本我至今珍藏着!”在开幕式后的学术研讨会上,刘文西、刘大为点名要王琦之子、原《美术》杂志主编王仲第一个发言。他讲话的要点是刘文西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上不断取得卓著的成绩,关键是他60多年前就有理论自觉、文化自信,而且60多年真正初心不改!

刘文西的绘画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风格的发展方向。首先有着鲜明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坚持把真善美的审美理想表现在作品中,落实在行动上。有人说:“刘文西早年学艺学技的时间一是太早,二是太多,这就造成他读书时间太少,没有书本文化的涵养。要想走得更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持此论者这次看来要大跌眼镜了。

在刘文西的笔下,陕北淳朴的乡亲、厚积的文化、别致的窑洞,洋溢着浓浓的黄土气息。绥德人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于是,绥德的汉子成了讴歌的重点对象。走进画中这群汉子,颇有北方阳刚之气,不仅长得英俊,而且多才多艺,他们正创造着独特的石狮艺术,用勤劳的双手雕刻着美好的生活。在刘文西的笔下,老农饱经风霜的外貌更铸就了刚毅、善良、智慧的心灵。尤其头裹着羊肚手巾,脊背上背负着大山的沧桑,透出陕北人特有的朴实和厚重,是黄土高原的代表和象征。为陕北人立画传,讴歌人民,是刘文西的毕生追求。他的艺术成就必将走进中国美术史,必将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牢记艺术为人民的宗旨,认真学习和践行毛主席指出的的文艺方向,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中吸取精神营养来指导艺术实践的人必然学养功底深厚。刘文西可谓既是技术型又是学养型的画家,既用激情生命来滋养艺术,又用学养生命来滋养艺术,厚积薄发,老始功成,实至名归。

面对刘文西的晚年奋进,给理论界提出一个相关课题:刘文西晚年作品为何没有走下坡路,反而充满后劲砥砺前行着?一幅长卷,其实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是坚守的一条道路。艺术家要扎根生活,心中永远装着人民,进而用艺术作品记录生活、讴歌人民,是画家的精神支撑。在精神的支撑下,要的是画家的表现能力,也就是高超的绘画技法,技法决定了作品的成功。刘文西画陕北人物用的是“陕北布衣描”,这种画法是中锋用笔,铁线加颤笔,形成了新的描法,这在古人的十八描中是没有的,应该是他的首创。这种通篇中锋用笔的画法要的就是腕力,非力透纸背的洪荒之力难以达到这一效果。这就是后劲十足的刘文西,一位老当益壮躬耕在丹青原野上的人民艺术家的作为。

刘文西是位生活的歌者,他的“丹青信天游”必将产生更广泛的共鸣。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