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吴昌硕交游与艺术的第一手证据(组图)

吴昌硕交游与艺术的第一手证据(组图)

2017-11-23 13:0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13-山塘札图13-山塘札

《山塘札》:“鹤逸六兄鉴,山塘晤教后,以时作小病,未克走访,怅怅。前为方外交桂岑上人代乞黄蔷薇,承许,饬园丁扦就兹桂公待种,望面交为荷。桂公知琴善书,亦雅人也。” (见图13)

这两封信前后说的是一件事情,即吴昌硕替天龙庵的桂岑和尚向顾麟士求移植顾家院中的黄蔷薇,前一封是求询,后一封是在顾麟士答应后,再加以确认,由此可见吴昌硕对朋友的事情的认真态度。其中所提到的僧人桂岑,是吴昌硕在苏州时的一名方外朋友,也是修养极高的文雅之人。吴昌硕在五十四岁(1897)时曾作《双钩丛兰图轴》,在画的长题中,他讲到作此画的经过:

丁酉二月与友人饮于僧寮……僧桂岑出示管仲姬《双钩兰花卷》,其用笔以绵厚见长,非若近世以故作柔弱为神韵也。伸纸拟之,与仲姬所作固相去天壤。

此画下端还有沈石友、张鸣珂等友人的题诗,可见桂岑和尚与当地文人多有交往,通过这张画的上吴昌硕的题跋,可以推断他为桂岑代求黄蔷薇一事也可能在这个时候。

《失候札》:“失候,抱歉。淇泉太史在此,恐无几日躭阁,拟与兄合请喫局,即叚名园(菜蔬贵精不贵多),可否?即求定期示悉。唯弟甚忙,请事欲求偏劳(即由尊处去请),应请陪客,亦由兄拟,大约藻卿必须在坐也,以外或心兰、屺翁、茶邨,总求我鹤逸六哥费神。”

此信中所提到的人物,皆是江浙地区的著名文人,亦是吴昌硕的艺坛挚交。淇泉,即沈卫(1862-1945),字友霍,号淇泉,浙江嘉兴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2甲2名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甘肃主考,陕西学政,是于右任的老师。善诗文,书法,晚年居沪鬻书,推为翰苑巨擘。吴昌硕墓门前石柱上的对联,即沈卫所撰。藻卿,即沈翰,字厚安,号藻卿。沈卫之兄,沈钧儒之父。心兰,即金瞎牛(1841-1915),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往来上海,以鬻艺为生。晚年病目,失视后又复明,画益近古。金氏工画山水、花卉,墨梅尤具特长。著有《金瞎牛诗集》。屺翁,即费念慈(1855-1905),字屺怀,号西蠡,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武进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工书,精鉴赏,兼长山水画。茶邨,即顾潞,又名顾思潞,字茶村,长州人。性木讷,善绘事。除沈氏兄弟,其余三人和吴昌硕、顾麟士皆为“怡园画集”的主要成员,乃为画中好友。吴氏信中提到沈卫在苏州“恐无几日躭阁”,当是1900年即将赴陕西学政任,故打算与顾麟士合请饭局,并且用顾家名园,由顾麟士出面去请,信中话语省去很多虚伪的客套辞令,反映二人的亲密关系,以及这些人之间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十七日札》:“十七日准申刻,望屈驾缶庐(便衣)小酌,藉作笑谈,座中皆熟人(式之、鹭汀二公),弗却我为希。此请鹤逸六兄大人鉴。弟俊顿首。十六日。”

此信中所言式之、鹭汀二人亦吴昌硕的朋友。式之,即章珏(1865-1937),字式之,一字坚孟,又字茗理,别署蛰存,充隐,鸥边,晚号霜根老人。长洲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刑部主事;光绪三十三年,入端方幕中,曾任京师图书馆纂修等职。鹭汀,即洪尔振(1855-1916),字鹭汀。长洲人。光绪辛卯(1891)举人,曾任丹阳县令。以诗词闻名,去逝时吴昌硕曾作悼诗纪念。此札所约之聚会,又见于吴昌硕致章珏的信中[ 此信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文云:

“十七日准申刻,屈驾至缶庐(便衣)小酌,座中皆极熟人,且有鹭公,弗却为希。此请式之仁兄大人鉴。弟俊顿首。十六日。”

从内容上看,这两封信大体一样,都是吴昌硕在前一天分别约请他们仨人第二天到缶庐小聚。话虽简短,但从其强调“便衣”、“小酌”、“极熟人”的用词,可以感受到这种聚会的私秘与放松;而信尾“弗却为希”的叮嘱,更反映了吴昌硕对这次朋友聚会的渴望心情。也许每日间与三两个亲密好友饮酒闲聊,赋诗挥毫,正是吴昌硕绝意仕途之后,最向往的生活状态。

五、顾、吴二人的艺事切磋

在这些信札中,吴昌硕与顾麟士谈论最多的是书画方面的事情。二人皆为当时书画名家,虽各自艺术成长经历不同,绘画风格迥异,却能够彼此包容,互相帮助。吴昌硕虽年长于顾麟士,但能勇于承认自己在绘画方面的不足,并在鉴定及创作上虚心向其求教;而顾麟士亦能将家中收藏慷慨的提供给吴昌硕临摹、借鉴,甚至对一些吴昌硕不擅长的题材,为其捉刀代笔、起画稿;此外,二人在自己作品的市场买卖中,更是彼此照应,替对方讨取润银。凡此种种事迹,于这批信札中皆有记载,现分述如下。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