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不可放弃的公共教育功能(组图)

不可放弃的公共教育功能(组图)

2018-07-13 09:36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柯锐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349540088653p178rdai47m5m80e1qk21hp11c6h11

国际博物馆界有一句名言,“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换句话说,丰富的馆藏资源,只是艺术馆所开展公共教育、实现社会功能的基础条件,要实现这些功能,还有许多的功课要做。在这方面,国内的许多艺术馆所需要补课,公共教育方面的细节和内容亟待完善。

放眼国内,许多艺术馆所为孩子提供的导览工作人员要么人数偏少,要么只是兼职导览,难以在导览方面专心为观众服务。家长对儿童艺术素养日益重视,艺术所馆的公共教育力量却捉襟见肘,这个矛盾已经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

导览,只是艺术馆所诸多公共服务项目中的一项,但它却是观众最熟悉的一种服务形式,也是连接观众和艺术馆所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专业的导览,首先可解决观众“看不懂”这个最普遍的痛点,有助于观众真正了解艺术作品,进而培育艺术素养和创造思维,并深度触及对自然、人和社会的理解与反思,从而实现教育启蒙作用。

在此方面,国际上一些博物馆的免费导览做法值得借鉴。例如,美国许多博物馆一般每天有2~4次专业导览,由博物馆专业人员讲解。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专门针对儿童的语音导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有成熟的体验式导览,通过互动、体验节目,吸引公众在观赏艺术作品时深度参与,了解展览和作品背后的故事,真正实现了观众本位。

反观国内,虽然也有一些文艺场馆开始重视导览功能,但多数场馆在互动性和体验性方面仍存在不足,要么只重视馆藏和展览物品本身,要么导览的视角单调,只注重说教,特别是缺乏针对儿童的细节设计,导致青少年观众的博物馆之旅流于形式。

艺术馆所要摆脱给公众留下的“高冷”印象,关键还在于其管理者要加深对人(特别是儿童)和文化的体悟,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收获,而不再只是关注馆藏物品和展览本身。

随着我国《博物馆条例》等文化艺术行业法规文件的颁布实施,教育等功能被明确归入此类艺术馆所的功能范畴。而要实现社会教育、服务大众的功能,绝不仅仅只是举办几场展览活动或收藏一些艺术珍品,更在于艺术馆所在日常运营和公共服务时,内容和细节的提升。面对观众高涨的热情,文艺馆所应提供有温度的、人性化的教育和服务,帮助家长和孩子实现接受文化熏陶和艺术传承的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