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如果国宝会说话2》南越汉玉受关注 导演揭秘幕后(组图)

《如果国宝会说话2》南越汉玉受关注 导演揭秘幕后(组图)

2018-07-27 10:23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莫斯其格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导演揭秘:

这一集不需要太多高科技

《如果国宝会说话》制片人、总导演徐欢告诉记者,这一季节目里文物的选择,坚持了中华文明“视频索引”的理念和原则,寻找战国、秦汉时期文明的物证、文明的坐标点,“可以看到,我们希望从文明的历程去选取文物。纵向上,它可能在一定时期对文明进程有改变;横向上,我们想知道在世界语境下,这件文物对地球、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而《南越汉玉》一集的导演陈怡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则透露,跟其他几集相比,《南越汉玉》这一集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手段,“用光上更为讲究,把它原本的美突出就好了”。

谈到在选题时为何会选这一批南越汉玉,陈怡表示,汉玉是中国玉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它既有对传统礼仪用玉的沿袭,又有在生活和装饰玉上新的创造。而南越王博物馆的汉玉确实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用玉的全面性,将其比喻为进入了一个玉的世界一点儿也不夸张。“我记得原来我们写了一句解说词‘这碧玉般的河流,沿着那些追随它、热爱它、需要它的人们的心,流向了整个中国。它们到达各个不同的地方,在玉匠的手掌,被雕刻成各个不同的样子。’这句话非常美、也非常准确,可惜的是时长有限,剪掉了。”

说到拍摄的幕后故事,陈怡导演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徐欢总导演决定由我来制作这集,应该跟我之前制作过《广府春秋》这个纪录片有关,而我也是半个广州人,对那段历史相对熟悉一些。”

本季《如果国宝会说话》运用了不少高科技手段助力文物“活”起来,但在《南越汉玉》这集中,观众几乎看不到高科技手段的影子,原因是“我们认为,这一批玉保存情况很好,玉本身的造型感和质地也很特别(比如角形玉杯,在全世界也很难找到几件,它也体现了广州附近自古就有海洋文化的影响)。我们拍摄的角度和拍摄手段都比较丰富,只是在用光上需要更为考究,把它原本的美突出就好了”。

陈怡认为,这一集的风格上,“希望让观众感受到南越国的气息,同时不失汉文化的底色”,因此“我们在音乐上也想了办法,比如,还原一些铜鼓的声音,这也是南越特有的乐器”。

幕后故事

为不影响观众参观,都在夜晚拍摄

“讲到汉代玉器,不可能不讲南越王墓出土的汉玉。节目里提到的玉衣、玉角杯、玉佩,可以说是汉玉之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说。玉,是天地间的美石。对中国人而言,玉是通晓人心意的灵物。它更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如美人如玉、君子比德于玉。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无尽意象中,玉变成了记录人们想象力的维度和气度的工具。“欣赏美玉不能不看汉玉,汉代玉雕集中反映中国人以和为贵、温润如玉、不卑不亢的特征。”

谈到这次拍摄纪录片的难度,吴馆长介绍说,一是文物脱离展位拍摄,安全方面需要有很好的保障;二是由于博物馆全年无休对外开放,拍摄不能影响观众的正常参观,所以节目只能利用晚上拍摄,经常拍到晚上两三点才收工。

南越王博物馆“欢迎大家来拍照”

纪录片播出之后,对汉代美玉感兴趣的观众是否可以在广州看到这批国宝?“当然!在电视上能看到的玉器,在广州都能看到。”而且,跟不少博物馆标注“禁止拍照”态度不同的是,南越王博物馆“欢迎大家来创作”。陈列的展品,件件美玉,不仅吸引摄影发烧友,还可以满足大小观众拿手机拍摄留念的需求。

让人意外的是,手机拍摄展品,展柜玻璃还不反光。记者了解到,这是南越王博物馆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参观体验而作出的服务升级,“为了更好地呈现玉器之美,我们把展柜玻璃进行了改造,改造之后的玻璃透光性好、清晰度高,观众不仅看得特别清楚,拍摄藏品也不会反光”。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