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学术季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组图)

“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学术季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组图)

2018-09-18 11:3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917144701.jpg

开幕式现场 

9月17日,“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学术季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向波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杜大恺,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策展人袁加等先后致辞。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全国人大常委,轻工业部原部长陈士能,袁运甫先生的夫人钱月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清华大学出版社经管与人文社科分社社长徐学军,以及来自艺术界、社会学界重要学者、清华大学师生等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马赛主持。开幕式上举行了袁运甫先生作品《荷香百年》捐赠仪式,以及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袁运甫艺术之美》首发式。 

微信图片_20180917144716.jpg

开幕式现场 

“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展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于8月16日至10月7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展出了袁运甫先生的油画、水粉画、水墨画、彩墨画等作品共计123幅,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长江万里图》。 

微信图片_20180917144721.jpg

展览总策划冯远致辞 

微信图片_20180917144735.jpg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向波涛致辞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10.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致辞 

袁运甫先生(1933-2017)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家,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他曾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在六十七年的艺术生涯中,为国家与社会创作了大批艺术杰作。袁运甫先生融中西艺术于一炉,取精用宏,营造出现代中国独有的色彩经验和审美意境,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创获之一。袁运甫毕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袁运甫先生谦冲平和,虚怀若谷,以光辉的人格和博厚的学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身体力行践行了“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15.jpg

中国美协副主席徐里致辞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20.jpg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致辞中表示,在他看来袁运甫先生在艺术领域有四个方面的成就。第一,他的绘画是中西结合,其中不仅有西方科学体系,还有中方美学韵味;第二,是古今结合,袁先生的作品既有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也有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承袭古代中国精神,引领潮流,常看常新,出人意料;第三,是实用美术与纯艺术的结合。袁先生的绘画难以看出写生与创作的区别,其独立创作的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第四是他不仅是艺术家,亦是学者、教授。教书育人的职业,一生追求的目标。创作研究教学的结合,集大成者。

在学术季开幕式后,还举行了研讨会。来自艺术界、社会学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十余位重要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对于袁运甫先生为学为艺、创作从教的认识和理解。

“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展览及学术季活动的举行,既是对袁运甫先生的纪念,更是希望通过对袁先生艺术思想和艺术作品的梳理、解读和研讨,去追寻一个艺术家的人生之路和美术史意义,在深入探究学院历史传统和思想发展轨迹的同时,激励后辈学人、年轻学子以袁运甫先生为榜样,勤奋创作,把个人的价值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勇攀艺术高峰。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25.jpg

故宫博物馆副院长任万平致辞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29.jpg

展览学术主持杜大恺致辞 

展览名为“光华”,不了解的人或许以为是一种赞美,但实际上隐喻了过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所在的位置就在北京的光华路,代表着对于老一辈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独立思想和意志的继承与发扬。在本展中所呈现的袁运甫先生的绘画,对于今天的艺术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让我们读到一个艺术家真实的绘画思考和心路历程。对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如何面对社会,如何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如何面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如何面对绘画自身的思考,从袁先生的画中都可以得到解答。

“袁先生对于中国绘画现代色彩的研究,有卓著的成就。他的绘画真正汇聚了中西艺术之长,并在建立新的审美精神上有所突破。另外他在中国水墨艺术的现代性演进的道路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现代色彩和构图的经验注入到传统水墨艺术中的绘画,拓展了水墨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经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袁先生的艺术对读者们的示范性,是他自我思想的表达方式,不带有强制性。他像一个平易近人的作家,向人们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思,所表达出来的新的审美意境。这种平等和优雅的艺术表达方式,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产物,所以他的绘画,是真正具有现代性意识的绘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在致辞中说到。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34.jpg

著名艺术理论家朱青生致辞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38.jpg

策展人袁加致辞 

微信图片_20180917144707.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主持 

杜大恺曾写下了对于袁运甫水粉作品的认识,他写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袁运甫先生画了一批水粉画,这批画都是对景写生。集市、染坊、粮站、猪市、马棚、寺院、天文台、化工厂、砖厂、渡船、教堂等等,林林总总,近于全景式的观照,是那个激情浩荡的岁月,普通人祥和而平静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几乎所有画面都是暖色调,阳光明媚,温馨怡人,呈现出中国美术史上从未有过的景象。那段历史已成过去,袁先生这批水粉画成为那段历史的永久的记忆。对现实的关注贯穿了袁先生的一生。袁先生的这批水粉画适时地回应着那一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现实,体现了一个杰出艺术家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和自觉,只有具备这种敏感的艺术家才会走进历史。袁先生的这批水粉画全然超越了古与今、中与西的纠结,丝毫没有承袭或舶来的痕迹,洋洋洒洒地呈现了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自由而独立的追求,没有多少艺术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七十年代末袁先生改画水墨,他的这批水粉画遂成绝响。

袁先生对于中国绘画现代色彩的研究,有卓著的成就。他的绘画真正汇聚了中西艺术之长,并在建立新的审美精神上有所突破。另外他在中国水墨艺术的现代性演进的道路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现代色彩和构图的经验注入到传统水墨艺术中的绘画,拓展了水墨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经验。

微信图片_20180917160109.jpg

袁运甫先生作品捐赠仪式(杜鹏飞常务副馆长为钱月华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微信图片_20180917155343.jpg

画册首发式(朱维群、陈士能、冯远、马赛、向波涛、袁佐、徐学军为新书揭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展览总策划冯远在前言中写道,在生活条件最恶劣的干校里,他将中西艺术的优势相融,取长补短,营造出现代中国独有的色彩经验和审美意境。显现了他孤独求败,努力创新的艺术人生。袁先生的水墨艺术亦然。他从传统艺术中寻求精神原点,他认为“中国人是不缺色彩的。中国人对色彩的认识很深奥,更讲究!”为此,他穷尽六十年努力实践,形成了色墨交融的新水墨风格,推进了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作为艺术家的伟大,还体现在袁先生将艺术的理想放置在壮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革之中。他坚信艺术会改造社会,艺术会让世界更美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他的公共艺术在共和国土地上生根发芽,融为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从天安门广场向四方散射,从国家殿堂、博物馆、政府、机关、学校、纪念堂馆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交通枢纽和公园等,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诠释。 

微信图片_20180821113258.jpg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巨德也谈道:“袁先生是中国新时代壁画运动的激励者,中国城市建筑中很多都有他的大壁画,是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时代和民族气魄的作品,典型的中国气魄绘画。一部分水粉画则是他对生活的描绘和凝练,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入画,他用精炼概括微妙的手法描绘出来。袁先生对色彩也深有研究,他最早一直教色彩,在作品中很多色彩表现得精妙精微,高度的概括洗练,场面的光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用笔有北方人的粗犷,也有南方人的细腻,作品中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又超越了那个时代。袁先生是一个多面手,他的作品从最大的壁画到最小的邮票都是大美,小邮票中能以小见大,大壁画中能以大见小。他创作的领域非常广,壁画、油画、中国画、插花、水粉画、装饰舞台设计、雕塑、装置等,他是一个能把所有艺术融会贯通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中没有界限,把中西、传统与现代融合,所以说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

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看来,如何整体性地描绘袁先生的形象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他是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家,又是在特定领域一骑绝尘的探索者;他是前辈事业的传承者,又是新领域的开创者、引领者;他是中西艺术传统的学生与守护者,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代宗师,名下桃李芬芳;不错,他是一位哲思者,一位知识分子,但他更是一位大匠——他的那些堂皇之作既出于哲思,也出于手艺与劳作。

北京大学教授翁剑青作为袁运甫的博士学生,在谈到恩师时说道:“袁先生在国内是第一个招收公共艺术博士生的导师,公共艺术在艺术的思维和方法上可以跨学科,艺术能走出艺术家的个人天地,成为公共交流审美的平台。袁先生认为艺术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他将个体的精神生活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用多方面多维度的艺术创造,体现出知识分子在美育和美术创作上的担当。本次展览主要为水粉水墨作品,不能真正全面概括袁先生的贡献和理想,但却能在一些片断中,发现他留给我们精神和美的遗产。”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 

微信图片_20180821113346.jpg

展览现场

微信图片_20180821113348.jpg

展览现场 微信图片_20180821113342 - 副本.jpg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856.jpg

《佛像与门画》 袁运甫 1959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859.jpg

《绍兴鲁迅路》 袁运甫 1961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02.jpg

《母女》 袁运甫 1961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05.jpg

《黄浦江》 袁运甫 1973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08.jpg

《下课了》 袁运甫 1972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11.jpg

《庐山》 袁运甫 1973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15.jpg

《玉兰花开》 袁运甫 1981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18.jpg

《纽约大桥》 袁运甫 1981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20.jpg

《拙政园》 袁运甫 1990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23.jpg

《紫藤》 袁运甫 2009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26.jpg

《荷香百年》 袁运甫 2011 

微信图片_20180808131929.jpg

《晨风》 袁运甫 2011

 

责任编辑:石春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