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为何金饼货币大量出现在战国时期(组图)

为何金饼货币大量出现在战国时期(组图)

2019-01-16 08:51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八  河南襄城县出土椭圆形中空金饼图八  河南襄城县出土椭圆形中空金饼

图九 河南襄城县出土圆形中空金饼图九 河南襄城县出土圆形中空金饼

1974年,河南省扶沟县古城公社古北大队发现金银窖藏,其中有中空金饼11枚,底面内凹,周壁向上收缩,上口稍小,内空。1号一块,完整,大而薄,底长6.5厘米,宽5厘米,呈椭圆形;2号一块,完整,底圆形,直径5.2厘米。该文中的11枚中空金饼包括了Ba型中空椭圆型金饼和Bb型中空圆形金饼,可惜作者未进行更细致的披露,两种中空金饼各自数量不详。

战国中空金饼的椭圆面或圆形面是正面,开口是底部。战国中空金饼的正面和战国实心金饼的正面基本一致,凿刻文字也都在正面。椭圆形和圆形中空金饼中存在着平面中心凿刻“上”字阴文的情况,而且“上”字有同样凿刻的圆圈套住,这种现象在中空金饼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中空金饼正面凿刻“上”字,除了战国秦汉时代以黄金为上币和标示检验合格,如同西汉主流实心金饼普遍捶打“V”形戳印等原因外,还可能是标示放置方向,平面向上,空腔向下,这与人们放置盛器空腔向上的习惯不同。

Ba型中空椭圆型金饼和Bb型中空圆形金饼,是同种工艺铸造、形制相似、同时流通的姊妹货币。两者的共同特征可归纳为:立体,中空,正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底部敞口偏斜,内腔广大,主腔外还有一个小的弧形浅腔,空腔内外侧都有金属熔液自然流动的纹路,与汉武帝马蹄金、麟趾金内侧僵硬的范铸痕迹完全不同。二者在类型学上的区别是:Ba型中空金饼的正面是椭圆形,底部敞口宽大,也是宽扁的椭圆形;Bb型中空金饼的正面是圆形,底部敞口较小,也为不规则椭圆形或圆形。

中空金饼的形制较为奇特,铸造工艺值得探究。黄金是贵金属,在重量已知的条件下,成色就成为衡量其价值最主要的因素,黄金货币在铸锭时要尽量显示黄金的高成色,立体、薄壁和金水自然流淌凝固出波纹就成为一种铸造外观的选择。“这两种黄金货币之所以做成立体中空的形状,应该是在铸造过程中通过熔化的黄金液体自然流动成型,来彰显黄金货币的高成色和没有劣质金属夹杂。”

战国金饼,无论是A型还是B型,除了完整个体流通外,皆存在大量剪凿使用的痕迹。以1974年扶沟窖藏为例,窖藏出土剪凿金饼100余块,从外形看,许多呈四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金饼的外形。其中,13号一块只存四分之一,重64.6克,推断原金饼重258.4克左右;四分之一大小的金饼9块,每块残重61.4—67克不等,平均重63.66克,由此推断完整金饼重254.64克左右。此外,还有大量的扇形金饼碎块,重约14—16克。这种重14—16克的扇形金块切割得相对规整,重量接近当时的一“两”,应是当时的一“两”衡重单位的黄金货币。战国各类型金饼存在大量的切割使用的情况,再加上每一枚相对完整的黄金货币个体重量差异也较大,说明该时期的黄金货币的本质还是称量货币,还没有实现黄金货币的标准化。

需要指出的是,战国金饼的主要出土地都在楚国的版图内,这也和古代文献有关黄金产地记录吻合。《韩非子·内储说上》载:“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楚国荆南地区河流盛产沙金,民众偷采黄金现象猖獗,即使处以分裂肢体的酷刑也难以禁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楚国出产沙金的盛况。从世界视角看,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吕底亚王国铸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黄金货币,其原料也来自吕底亚王国河流中出产的沙金。因而,东西方最早的黄金货币原料多来自相对易得的河流沙金。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是较为频繁的,黄金也普遍成为各诸侯国的流通货币形式。战国中空金饼“在中国大江南北都有出土,北到辽宁、北京,西到陕西,南到楚国统治后期版图及临界地区的河南、江苏等地。”黄金在先秦国家甚至成为罚款的标准。西汉初年的吕后《二年律令·奏谳书》中,论及先秦法律涉及到“罚金”:“异时鲁法:盗一钱到廿,罚金一两;过廿到百,罚金二两;过百到二百,为白徒;过二百到千,完为倡。”并有柳下季与鲁国国君就此的问答。柳下季是春秋时人,该鲁国律条不会那么早,应是鲁国后期律法假托先前名人所作,但其中传达出了当时鲁国法律以黄金作为罚款标准的事实,是黄金作为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体现。

二 秦朝金饼

秦朝仅存在了15年,史书中鲜少秦朝黄金货币的记载,考古发掘的秦朝墓葬中也没有金饼出土,使得研究秦朝金饼的工作步履维艰。所幸,有几次据推测为秦朝遗物的征集调查被披露,为秦朝金饼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曙光。由于秦国晚期已经处于统一六国的进程中,是秦朝的前夜,制度文化十分接近,故本文将秦朝金饼的探索也引申到稍前的秦国晚期。

陕西省博物馆对征集自兴平县念流寨和出土于临潼县武家屯的古代金饼进行了考察。1929年,兴平县念流寨里村农民段志亮在该村西门外土壕掘土时,发现7枚金饼,被一堆泥土包裹着。其中6枚当时已向银行兑换,仅保留一枚(重261克)(图一〇)于1963年7月由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入藏。金饼出土地念流寨村,是秦废丘古城遗址的所在地,金饼出土的地层是战国晚期至秦代。从考古报告披露的信息看,此枚念流寨金饼与战国Ab型凹面金饼特征基本一致。

图一〇 陕西兴平县念流寨里村出土凹面金饼

1963年,临潼县武家屯管庄东村农民李海峰、韩忠敏在管庄东村东南100米左右的地方掘土时,在1米深处发现一个铜釜,内装金饼8枚。铜釜口用残瓦片堵塞。铜釜和堵塞釜口的残瓦片,据研究判断,认为是战国晚期的秦国器物。该批金饼有4枚被中国历史博物馆调拨,剩下的4枚数据如下:其一,直径60毫米,厚7毫米,重249克。其二,直径60毫米,厚9毫米,重250克。其三,直径58毫米,厚9毫米,重249克,中心切割一处,未断开。其四,直径58毫米,厚7毫米,重248克。从公布的照片看,均被捶打錾凿,表面原始铸造形态被破坏,很难进行准确的类型学判断。

1972年,陕西省博物馆在兴平县树寨公社寨里大队收购一枚金饼,直径50毫米,厚21毫米,重256克,正面边缘刻一“王”字(图一一);此外,1979年,西安市阿房宫高低堡子出土1枚金饼,张志孝上交,直径50毫米,厚19毫米,重251克(图一二)。这两枚是征集品,据调查信息看,均出自秦国旧地,形制为凸底凹面,隆起的底部有不连续的波纹、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和凹坑,与Ab型凹面金饼特征相符。第二枚出土地阿房宫更是秦朝的标志性建筑,这两枚金饼应属秦朝或秦国晚期遗物。陕西省博物馆还披露,1971年咸阳窑店毛王沟大队朱才均上交1枚金饼,该枚直径54毫米,厚16毫米,重252克(图一三)。从其外观特征等信息综合看,也与Ab型凹面金饼特征相类似。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