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科技与艺术的跨界及转换(组图)

科技与艺术的跨界及转换(组图)

2019-01-18 10:00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张海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9b39e8cf9244b67b1377f7b33243a75

刘学波 切磋 漫画

即使现成品艺术与现成品也是有艺术转换的,如杜尚将现成品“小便池”变成艺术,有艺术家身份的签名认定,实现了从五金店到艺术空间的场域和观念的转换。把现成品当作艺术展示的行为意图是一种思想性表达,也是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另外,杜尚将小便池命名为《泉》,有观念上的想象,找到了小便池和泉的共同点和逻辑关系,命名也是一种戏谑观念的转换;杜尚《泉》选择“小便池”的符号,也凸显出符号的力量,“小便池”也有着性与权力的隐喻与象征;在展呈方式上看,小便池从货架到展台,有仪式感和功能、美学上的转换;杜尚作为艺术家从个人和艺术史脉络来看,他经历了立体派、超现实、未来派、现成品等艺术风格和样式的实验;在追逐艺术史脉络和逃离艺术史脉络中平衡其关系,影响了后现代、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变革,这也是他作品身份认同的要素。虽说身份可以跨界但也各自有所侧重,必定不同领域和圈子的身份和艺术认同非常重要。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科学家向艺术家的转换,但在转换的同时也要防止票友般的名利炒作、滥竽充数。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艺术家和科学家合作的一种理想创作方式。其实,科技、哲学、艺术一直是在互相交织、启发和影响中发展的,尤其体现在艺术媒介和符号、观念的表达之中。古希腊时期哲学、艺术和科学对本体与本源的探索是一致的,比如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由水、气、原子等自然物质构成;而这个时期的建筑、架上艺术对于形式创造中均衡、重复、黄金分割比例、生命活力等自然美学的标准都源于对物质本源的崇尚;近现代科技哲学的影响使艺术中出现印象派对光色的美学创造;超现实艺术是对心理潜意识科学的再现;未来派是机器之速度美学的表现;后现代的动态雕塑、灯光装置、录像艺术、科幻电影都是科技媒介发展的标志;而当代新媒体艺术中数字、生化、物理、人工生命艺术更是对科技、哲学观念的互动与观照,但即使三者的关系紧密,相互都依然有着差异性。

科学的想象是根据理性实践的推理来实现的,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具有深思熟虑的实用性,而艺术家可能会比科学家更能看清科技将给人类带来什么。科技艺术必然成为关注未来的艺术类型,艺术的想象力也会超出科技对当下的思考,对科技予以启迪。科学是客观的、符合逻辑的、线性的,而艺术是主观的、想象的、非线性的。科学是探索原理、方法的理论实践,而艺术家可以自由地想象未知世界,并通过媒介、技术、语言、符号转换为观念和情感,实现技术的人性化,从而区别于科技的功能性。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