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的传承与演进(组图)2014-01-17
1951年,徐悲鸿在家中创作《毛主席在人民中》 北京王刚 徐小阳 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当属徐悲鸿先生无疑。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写实主义绘画艺术体系,从而一改宋代以后几百年间中国画坛陈陈相因的颓靡之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绘画艺术领域乃至社会文化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中国民族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启。 徐悲鸿先生的贡献还在于,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师徒相授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创立了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从而确保了绘画艺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造就了今天的...
《闯关东》画展研讨会在大连召开(组图)2014-04-18
开幕式现场 人民美术网记者蔡一碟报道 2014年4月15日,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大连市财政局、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大连市群众艺术馆、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大连现代博物馆承办的《闯关东
王锐,用热烈豪放的笔触,绚烂明快的色彩,让热带雨林魅力独具(...2023-04-04
著名油画家 王锐王锐,海南文昌人,1972年生。现为海南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海南省南方美术研究院院长,湖南师大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北方油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海口市美协主席,海口市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人选。油画《花开花落》178x198cm地域特色是形成艺术个性的重要资源,也是孕育地方画派的摇篮。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用之不尽的人文资源,孕育出海南艺术家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康巴汉子。在...
杨氏海源阁 晚清中国北方藏书第一世家(组图)2018-09-20
杨以增像海源阁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前后经由五代人悉心收藏和保有,曾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氏的“八千卷楼”合称晚清四大藏书楼,这其中又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杨”的美称。由于瞿、陆、丁三家的藏书楼均在江南,所以海源阁实际上是晚清中国北方私人藏书界独一无二的巨擘。五代藏书杨氏藏书由兴而衰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广搜东路书源...
大家风范·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画家刘国恩(组图)2020-09-25
展览名称大家风范·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展览题词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主办单位北京文衍美术院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中国书画人才工作委员会展览时间2020年10月8日/长期刘国恩(九头山人),1960年生于辽宁本溪。毕业于辽宁大学艺术系,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修班。师承刘大为、卢禹舜等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品画院副院长,刘国恩美术馆馆长,本溪市政协委员,本溪市政协画院画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刘国恩山水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刘国恩山水画课题班导师,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多次举办个展及联展,作品被博...
那些抗战中九死不悔的画坛女杰(组图)2015-08-27
书画圈网闫春玉报道 抗战时期,历史上出过多少英雄豪杰,他们或奔赴前线杀敌,或敌后战场游击。在书画界,有那么一批九死不悔的画坛女杰,发奋挥毫,为国担忧,替民解难,他们用色彩和线条激发一切救亡力量,唤醒民众抗日热情。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抗战救亡的血与火;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与人生的统一。她们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与对待艺术的至诚感动着每一个人。 潘玉良 妓妾到画魂 巾帼英雄潘玉良 从备受唾弃的妓妾到一代画魂,潘玉良充溢着对命运的抗争,对艺术的追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沦陷后,中国也面临着战争危机,潘玉良表现出积极的爱国热忱,为国家民族的危亡呐喊。她教读鬻画,捐款救国;捐赠玉佛像...
在南京博物院 从吴王夫差剑看到秦兵马俑(组图)2020-05-20
为了更好地诠释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作为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一部分,南京博物院推出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史为主题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特展于5月18日上午开幕。在现场看到,展览选取了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具有不同地域文化属性的文物约300件(组),向观众呈现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绵延不断、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独特气质。包括秦兵马俑、吴王夫差剑、“王子午”鼎、人首蛇身玉饰、错银铜双翼神兽等。澎湃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
为什么汉代重视天马而轻视骆驼?(组图)2018-02-21
〔图一〕 丝绸之路骆驼风景 (汉代符号)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被逐步引进汉地,其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也缺少相应精湛造型的艺术品,与唐代出现的大量骆驼文物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代替真实的骆驼成为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可见汉代丝绸之路真正的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骆驼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符号和运输标志,长久印在人们脑海里,驼铃声声成为古代丝路上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大景观(图一)。但我们在研究敦煌悬泉出土的汉简之后,再结合河西走廊武威等地出土的汉代天马文物,越来越多地发现,...
“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作品展”即将开幕(组图)2016-01-22
《天安门前》60年代开幕式时间:1月22日上午10点开幕式地点:烟台美术博物馆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单位:烟台美术博物馆北京跃海新宇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策展人:朱小钧展览时间:2016年1月22日-2月22日2016年1月2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烟台美术博物馆、北京跃海新宇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曾经的永远——孙滋溪艺术作品展”,将于烟台美术博物馆展出。创作于1963年的油画《天安门前》是新中国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之一。作品以进京游览的人们在天安门前留影的普通情景为契机,...
古法开新境2024-05-29
“人物十八描”手稿(中国画) 黄羲【艺旅回望】国画之价值,只此一家,我们是不能不予继承。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风云激荡,东西方绘画不断交融、碰撞。在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物画被赋予了表现热火朝天的生产与生活场景的时代重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现代人物画教学引入西方造型体系,主张以素描为基础进行创作。面对这一局面,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先生常常告诫学生们,画人物“脸要洗洗干净”“不要引弦不发”,希望青年学子在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的同时,不要丢失中国画的优秀传统。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以及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重视,使中国画的发展迎来了新机。19...
古法开新境2024-05-29
“人物十八描”手稿(中国画) 黄羲【艺旅回望】国画之价值,只此一家,我们是不能不予继承。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风云激荡,东西方绘画不断交融、碰撞。在中国画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物画被赋予了表现热火朝天的生产与生活场景的时代重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现代人物画教学引入西方造型体系,主张以素描为基础进行创作。面对这一局面,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先生常常告诫学生们,画人物“脸要洗洗干净”“不要引弦不发”,希望青年学子在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的同时,不要丢失中国画的优秀传统。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以及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重视,使中国画的发展迎来了新机。19...
致敬初心——中国百年美术大展盛大开幕!(组图)2021-09-30
2021年9月29日,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文联、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财信集团-聊城金投控股有限公司、保利艺术博物馆、庆云大观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致敬初心——中国百年美术大展”在聊城文化活动中心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一批汇聚历史价值与爱国情怀的艺术品,记录革命先烈峥嵘往昔,见证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历程,讴歌新时代辉煌成就,敬献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聊城市委副书记李春田,聊城市政府副市长马卫红,聊城市政协副主席葛敬方,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迎春 ,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蔚...
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组图)2018-01-31
苏轼诗词里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苏轼作为一个风景名胜的“代言人”,他的品牌价值究竟有多大?苏轼发明了哪些美食?苏轼的朋友圈什么样?2017年是苏轼诞辰980周年,他的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甚至成为北京一所小学贯穿全年的探究性学习主题。当人们惊讶于小学生的认知视野和学习方法如此前瞻的同时,也不能不叹服东坡先生穿越千年的影响力。从宋朝到今天,苏轼何以一直被视为文化偶像?1936年林语堂举家赴美时,有关苏东坡及其作品的书籍是他一再精简的行李里不可割舍的部分,也在旅居海外时给了他丰富的精神食粮。林语堂给出一个全景式的答案:“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
赵孟頫逝世700周年|一位绝世全才的喑哑与呼啸(组图)2022-08-04
1322年7月30日,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頫病逝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据说,逝世之日,他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悄然而逝。在他身后,留下了回荡中国艺术史长达700年的訇訇余响。然而,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由于赵孟頫不为士大夫所容的贰臣之举,无论是其身前还是后世,围绕着他的巨大争议一直不绝于耳,以至于这位擅画工书、懂经济、通佛志、嗜篆刻、明音律、冠文章、善鉴定的绝世全才,在无数光环和掌声的背后,留下了一段悲欣交集的复杂人生,也留下了一个中国艺术史上喑哑与呼啸并存的有着巨大丰富性的个案,既引人入胜,又令人唏嘘。《元赵文敏公像》(局部)(清汪恭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人生的转折1276年,...
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不以理性见长 思想庞杂混沌(图)2012-10-24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本土作家。对莫言创作最为熟悉的人之一,莫言军艺同班同学,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向前是最早对莫言的创作发出声音的人,一路见证莫言创作的成长,而他个人的理论批评轨迹也始于对莫言早期作品的关注与鉴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向前就曾下过断言:莫言必定会成为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