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宋塑之冠” 思山西文物保护新局之变2024-12-20
中新网山西新闻12月19日电 (杨佩佩 孙宇佳)随着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走红,山西省内27处游戏取景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流高峰。位于长治市的崇庆寺作为重要的取景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宋塑艺术,成为“天命人”的必打卡地。面对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该如何承担起保护它们的重任,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褪色,也成为山西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图为崇庆寺内三大士像。钱龙 摄千年古刹的宋塑魅力《黑神话:悟空》美术总监曾在社交平台写道:“崇庆寺的十殿阎罗,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此行总算是圆了念想,顺利收工。”被排首位的崇庆寺位于长治市长子县,早在1996年就被公布为第四批...
(图)东湖屈原像:35年前重生2014-03-13
档案:东湖屈原像创作时间:1954年完成时间:1956年(原作)1979年7月(复原)作者:周桐、黄光益复原作者:谢从诗、陈国萍 东湖西北岸的行吟阁前有一座屈原雕塑,是东湖乃至武汉的显著标志。雕像于1956年建成,创作者为周桐与黄光益。1966年,它被“红卫兵”损毁,换成三位“工农兵”。直到1979年,因叶剑英吟的一首诗,复原屈原像才提上日程。 近日,记者拜访了老雕塑家杨林与复原者之一、雕塑家谢从诗,他们向记者讲述了东湖屈原像从建成到重生的故事。 让雕像成为东湖的“主角” 据杨林...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范松森作品欣赏(组图)2023-01-09
艺术简介:范松森,男,广东省五华县人,1989年就读于中央美院花鸟画创作研究生班,20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延喆北宗山水画工作室,2012年先后就读于凤凰岭美术馆龙瑞山水画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梅墨生山水画工作室。2022年11月评为国家级山水画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央电视台CCTV中学生频道艺术顾问,北宗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科学文化艺术雅集”顾问。中国硬笔书协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五华县第九、十届政协委员。先后从师高冠华、张世简、丛岩夫、欧阳...
特大盗墓倒卖文物案告破:文物价值过亿(组图)2012-11-05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著名画家李留海(组图)2021-05-06
李留海,1944年生于河南宝丰,深造于新疆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河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书画院院长,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传记被收录于《中国美术辞典》、《美术辞林》、《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等大型辞书。1976年 国画《大快人心》入选全国美展。1977年 国画《欢腾的天山》、《家乡速写》入选庆祝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1978年 国画《探家》(合作)入选全军战士画展。1980年 加入中国美协。1982年 国画《常客》,版画《冬晨》、《边陲雪》入选庆祝建军55周年全军美展,《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先后刊发;同年,版画《冬晨》入选西北...
黄山遗址——横贯东西方的贸易之路(组图)2020-12-02
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阳黄山,气候远较现在湿润,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青冈、胡桃、枫杨等高大优美的乔木间,丛生着茂盛的蔷薇。生活于此的先民们,在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的田野里,用独山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生产活动,过着较稳定的聚落生活,他们创造了新石器时代文明和独山玉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5000余年后,黄山只是一处普通小山丘,仅高出周围地表约25米,它东临白河,南距独山约3公里。1959年,黄山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整个山顶与周边坡地皆是遗址分布区。2013年5月,它升级为第七批“国保”。此时的黄山遗址仍是一处普通遗址,名气不出文物圈。2...
核雕杂谈:历史流派与工艺(组图)2015-05-26
清 核雕夜游赤壁 (二件) 核雕时盛,已出的专著不多,古籍典章有限,读来不易,以下文字整理所得,列目六例,归属辞条,加释关键词注引,或可纳入资料琐碎。历史核雕属微雕,至明清才得以推崇,文献中鲜有代表人物。立体微雕的历史非常久远,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奇人,能在棘刺上刻一只洗澡的母猴,是为典故。而利用核桃等果核类雕琢图画,属微型雕刻艺术,唐宋之前史籍文献有关微雕少有记述。明末清初,立体微雕佳作纷呈,材料大多是核桃、杏核、橄榄核、樱桃核、杨梅核和象牙、犀角、沉香木之类,因为质地细腻坚韧,纹理缜密,易于奏刀,作品常与玉器、宝石扇坠、金银配饰一样炫...
陕历博国宝将亮相央视 秦杜虎符差点被当废铜卖掉(组图)2017-12-25
秦杜虎符12月3日晚大型国宝探秘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正式开播,《国家宝藏》让传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而是带着故事、温度、情感寄托的存在。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我国九家重量级博物馆、27件珍贵馆藏,为观众详细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而这其中就包含陕西历史博物馆选送的三件国宝。“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看门人强跃,在这里,一百七十余万件展品,十八件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剖面。”这是即将播出的《国家宝藏》陕西篇中的一个片段。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说,此次亮相《国家宝藏》的是杜虎符、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和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等三件国宝。那么,这些从博物馆一百余万件藏...
中艺画苑三大美院简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08-10
学院的教学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习中外民族、民间的优秀传统艺术,注重学术交流,及时介绍和研究国外最新的美术与艺术设计思想和方法;提倡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强调设计为生活服务,设计与工艺制作、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培养学生掌握市场消费动向和关注文化生活变化趋势的意识;创造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院现设有九系一部,即艺术史论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潢设计艺术系、工艺美术系、绘画系、雕塑系和成人...
(图)良渚文化考古亲历记:古国惊梦玉魂国魄2011-05-24
余反M16:4透雕冠状器,神人站立两侧,正面为兽面纹,及其传神。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不要说收藏界对良渚玉器不甚了解,就是学术界对良渚文化也是知之甚少。短短二十多年来,经过浙江、江苏和上海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发现层出不穷,良渚文化先民创造的光辉夺目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世人面前,良渚文化成为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典型,良渚文化的研究站到了考古学科的前沿,而良渚文化中最耀眼的奇珍——良渚玉器,不仅成为研究者热门的课题,也成了收藏界趋之若鹜的珍品,掀起良渚古玉狂飙。 笔者作为考古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亲历了浙江省境内良渚文化考古的一...
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首期发掘收官 出土2万件文物(组图)2017-04-13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11日报道,从今年1月5日开始,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月,受岷江丰水期到来的影响,考古工作将在今天告一段落。目前现场已经停止了发掘工作,并将在一个月后进行围挡拆除。预计今年的10到11月份将开展2017到2018年度新一轮的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将在本次发掘基础上进行拓展,重点寻找发生在这一处江口战役的木质沉船。截至目前,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面积共两万平方米,出水文物近两万件,对于发掘出水的金银锭和金银饰品的鉴定研究工作也将随即展开。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首期发掘收官,出土2万件文物 计划下半年寻找沉船。出水银锭折射明末大历史目前,“...
看梁思成如何设计加固碑林镇馆之宝《开成石经》(组图)2018-07-04
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的“镇馆之宝”——千年前的“开成石经”或将面临搬迁至北扩后新建的陈列馆,近期在文化界引起较大反响。针对有观点认为搬移《开成石经》的最重要目的是实现更好的抗震保护,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杨兵近日从抗震的角度解析《开成石经》的历史,并公开著名建筑师梁思成82年前为《开成石经》精心设计的防震保护方案。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西安碑林在915年前建立之时,主要为了保护《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为主的唐代文物。这也使碑林成为了现存最早的‘博物馆’。”“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经作者授权转载该文。孔庙,在中国古...
甲午定远舰沉灭位置基本确定 并出水一批沉舰文物(组图)2019-09-05
2019年7月至8月,为调查保护沉灭在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战舰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调集国内30余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工作。历经二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已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灭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文物,这是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定远舰”为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
甲午定远舰沉灭位置基本确定 并出水一批沉舰文物(组图)2019-09-05
2019年7月至8月,为调查保护沉灭在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战舰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调集国内30余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工作。历经二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已基本确认清代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的沉灭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文物,这是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定远舰”为清朝委托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全部跻身“国保”2019-10-18
新华社杭州10月17日电(记者冯源)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距今已经有4700-5100年的历史,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约1000年,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发现了11条水坝遗址。在最新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它的“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名列其间。而之前,它的另一处遗址塘山遗址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意味着这一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全部成为“国保”。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者经过多年努力,最终让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较为完整地“重现人间”。它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它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也被评为中国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