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茶马古道的滇南风情 ·赵文元研究六(组图)

茶马古道的滇南风情 ·赵文元研究六(组图)

2024-03-13 11:5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

6、茶马古道的滇南风情

在这个专题里,介绍的是赵文元又一批卷轴形式的鞍马画作,每幅的长度在240cm到880cm之间,共选了22幅。内容是茶马古道滇南风貌,可谓丹青大观。

就卷轴画而言,历代具开拓性的画马名家并不多,唐代有曹霸、韩干、张萱,宋代李公麟,元代任仁发,近代就是徐悲鸿了。当代画马者大多延续水墨写意之路,兼工带写之作有之,而致力于工笔重彩画马且形成多种文本系列的拓展者当属赵文元了。我曾问过他:“统计过画了多少幅画马之作吗?”回答是:“搞不清”。

这种回答令人深思。要说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的话,这无法统计的 “搞不清”,说明了画家是倾注毕生的心血,进行着毕生的追求!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是南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滇藏线南起西双版纳、思茅、普洱、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到拉萨,出国不丹,尼泊尔、印度,全长四千余公里。

赵文元的“茶马古道滇南风情”,表现的是滇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其中《僾尼姑娘》《花腰傣》《溪水清清》等作品,取材于云南省红河彝族的花腰彝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僾尼人的生活。画面上人们沿着茶马古道,用马匹驮着自家的土产赶往乡间集市,去交换生活的必需品;姑娘们在清澈见底的潭水旁,洗洗脸,饮饮马,稍作休整,将再踏着古道远行。

西南边陲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各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春雨新绿》《赶场》《丰收时节》描写的就是这醉人的场面。幅幅长卷,马帮流连、乡情浓烈,都注入了诗与远方的难忘图景中。

画家在这组作品中,通过人马的亲和关系表现民族和美、家园温馨的主题。如《春雨新绿》《秀山千里美如画》《春暖三月》等,姑娘的秀美与马的矫健融为一体,人的安详与马的静憩彼此协调,生活气息强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组画作中的马帮,与驰骋在战场上的古代名马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生活化了的、接了地气的身边家畜,在远离硝烟的年代里的劳作着,安宁地繁衍和生息。

从马的角度来看,远离颠沛流离的战争岁月,走进和平年代的生活更应该得到珍惜。应该说赵文元画马的开拓性,表现在精神层面上是感人的时代新韵。他长期深入部队生活和西南边陲、北疆草原的采风写生中,他频频与马接触。为了创作需要,他认真研究马的结构、动态与情感,了解越深,爱马之情越浓。他笔下的马蕴涵着浓烈的盛世情怀和民族文化精神。在《茶马古道》《春雨新绿》《秀山千里美如画》等画作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情怀与精神的依存。

中国古代有两条影响世界的交通要道,一是丝绸之路,一是茶马古道。这两条道路,一北一南,既是交通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但表现南方的茶马古道画作甚少。赵文元以全景式的构图画出了穿行于西双版纳密林中的马帮驮夫,既是山水画,也是花鸟画,更是全新的鞍马风俗画。这系列作品的问世,与他的鞍马系列作品交映生辉,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是全新的。

李人毅

2024.3.12于北京

赵文元:194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64年元月入伍,1969年到1987年先后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一次九人联展,两次个人画展,并拾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历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年、连、宣、漫艺委会主任,中国工笔画会理事,江苏省炎黄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副主任,江苏文联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专业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一级美术师。

踏遍千里雪 300cm×145cm 2005年

赶场 240cm×120cm 2011年

溪水清清

云南省中部偏西南,红河谷地区居住着近五万勤劳、朴实、多姿多彩的花腰傣族。他们常沿着茶马古道,用马匹驮着自家的土产赶往乡间集市,交换生活的必需品。在清澈见底的潭水旁,洗洗脸,饮饮马,稍作休整,将再踏着古道远行。

溪水清清 240cm×118cm 2012年

丰收时节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居住着一个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花腰彝。花腰彝人服饰鲜明夺目,腰系绣花腰带,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们用勤劳和智慧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年。

丰收时节 300cm×145cm 2012年

僾尼姑娘

僾尼人是汉族对部分哈尼族的一种称谓,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都生活在高山峻岭之间。僾尼姑娘勤劳而勇敢。

僾尼姑娘 240cm×120cm 2012年

摩梭人 240cm×120cm 2016年

花腰傣 240cm×120cm 2016年

红河谷 240cm×120cm 2016年

春雨新绿 240cm×120cm 2016年

明月 240cm×120cm 2016年

秀山千里美如画 240cm×120cm 2017年

清水绿山 240cm×120cm 2017年

青山秀水 240cm×120cm 2019年

青山滴翠 240cm×120cm 2019年

桃花园 240cm×120cm 2019年

早春二月 240cm×120cm 2019年

春暖三月 240cm×120cm 2019年

背灼炎天农家忙 132cm×66cm 2020年

沐浴暖阳春风 140cm×70cm 2020年

草原百灵鸟 265cm×200cm 2006年

山里妹 170cm×150cm 2003年

山里娃 180cm×165cm 2005年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也称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历史上有几条,其中有一条为滇藏线,南起西双版纳、思茅、普洱、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到拉萨,出国不丹,尼泊尔、印度,全长四千余公里。

茶马古道 880cm×145cm 2011年

清水淡茶

文/赵文元

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创新,出版画册的便捷,同以前简直不可相比。出版社约稿后,画家只要提一下自己的设想,附上光盘,不久画册就可面市了。实在方便快捷。出画册,少不了前言,请朋友写,要请、要等,想想还是自己写来得方便。聊聊心里话,让读者既观赏到画作,又能了解到画家的艺术观点和行事轨迹,倒也是一种不俗的沟通。不要过分的夸张吹嘘,也不要过分的自谦虚伪,实话实说,清水淡茶,说说聊聊倒也是一种快乐。

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村子不算太小,还有所小学。由于生活条件差,长得挺瘦,皮肤又黑,有人给我起了个不是很雅的绰号“窑老板”。叫的人多了,原来的大名差不多倒忘了,遗憾的是烧砖瓦的老板没有做成,倒一辈子在纸上琢磨人和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说也是一种幸福。

过去的军装质量一般,总感到穿上军装一点都没有艺术家的风度。到中央美院上学时,还正想包装一下,换换行头。把一次没有穿过的呢子中山装穿上,头上还压了顶鸭舌帽,照照镜子挺得意。到班里后,把同学们吓了一跳。哈尔滨画院院长侯国良说:“老赵,请脱去你这身行头,让人家以为东北农村生产队会计到北京,跑错了地方,闯进中央美院来了。”给我浇了盆冷水,又换回军装。还有一次在南京,穿上条黄军裤,上身可是穿了件浅灰色名牌衬衣,自感挺时髦。在江苏也当了十多年的省美协副主席,中央电视台也做过“东方之子”等等专题,在省美术馆办过三四次画展,在南京基本上能算是个名人了。走进省美术馆拿起毛笔,正准备签上大名,以表示对办展人的尊重,突然,有一个小伙子猛地冲过来,非常客气很有礼貌地说:“等等,这个是名人签的,你就……”我只能尴尬地放下毛笔,也很有礼貌地连说:“对不起,对不起!”生活中还真的碰到不少这类故事。同朋友聊起这些事,朋友安慰我说,你倒是一个军人的料,只适合穿军装,脱去军装,穿什么都不适合。回家后偷偷地翻翻过去的照片倒也真的人模狗样,一表人才。总算心理上找回一点平衡和安慰。60岁后退休进干休所,有很长时间不适应,再进军区机关办事,竟有裸身进军营的感觉。可见军装对我的情感,我对军队的感情。

20世纪60年代初,走进部队这所大学校,才知道部队里有一批优秀的大画家,国画家黄胄,油画家何孔德,插图董辰生,水彩画高山,宣传画吴敏……在全国美术界都是一流的领军人物。当时部队内,军、师甚至到团都有美术干事。部队对文化事业又十分重视,经常办班办展,在全国这是一支了不起的美术队伍。随着时间的变迁,除了国画家黄胄外,绝大部分部队画家都淡出了大家视线,退出了“江湖”。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十分惋惜和不平。我也认真地琢磨过其中的原因,但最多的还是从黄胄先生身上寻找成功的原因。理由有千条百条,但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黄胄先生寻找到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突出的个人风格。他不但有深厚的功力,而且在艺术的追求上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特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笔下水墨淋漓、千姿百态的毛驴,得到大众的认同、得到观众的喜爱。雅俗共赏,人看人爱,这就是黄胄先生成功的所在。

70年代初,我同黄胄先生有过零距离的接触。我一直把老先生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当然,不是只学他的画,走他走的老路,而是学习他对艺术的把握,对绘画认识的方法,怎么去创造一种个人风格,独特地表现技法,这才是一个画家学习的根本,也是我从中悟出的道理,选择鞍马绘画的由来。

不到18周岁的我,走进部队这所大学校,由于有美术的天分,一到部队就受到重视,大部分时间都让我去画画。做雕塑,画油画、宣传画、版画、连环画插图,中国画中,工笔写意山水花鸟人物,部队需要什么就画什么,只要工作需要,领导一声令下,初生的牛犊不怕虎,说干就干,干了再说。从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经验,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后又有机会进过中国美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院系统的学习。基本功、艺术观念都有一次次的飞跃。40岁之后,感到个人风格的突破,已经到了急不可待的地步。我认真研究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变迁,积极地寻找艺术的突破口。工笔鞍马画始创于唐,发展于宋,衰败于元,元之后竟有六七百年的空白。使我激起填补这一空白的愿望。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个人风格、绘画特色逐渐形成,并得到各方的认可和肯定。是泥沙还是砖石能否填湖堵江,只能等后人评卷打分了。我也从黄胄老先生身上学到教训,不必把精力过分地用在同绘画关系不大的其他事业上,集中精力全力搞创作,这才是画家的分内事,我不在意金钱掌声和奖牌,也不追求艺术馆山庄和别墅。没有英雄豪杰之能也无风流雅事之德,平平淡淡,轻轻松松,置身于画室之中,甭管它风暴雨狂,甭管它山花烂漫,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默默耕耘。春播秋收,倒也十分快乐自在。几年下来,办一个画展,晒晒太阳,照照阳光展示一下劳动成果,听听各方意见。观众能说一声:“这小子,还画得不错。”心里也就乐滋滋的了,毕竟有一个成就感。画这么多大画,将来的去向,听天由命。我只是个农民,只顾播种,收割,粮食到哪里去,那就让老天爷去考虑吧。我坚信,只要粮精谷细,总会有好的去处。好姑娘不愁嫁。

赵文元于金陵2012.12.12

责任编辑:一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