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刘伟:绘画笔触下的生机与共鸣

刘伟:绘画笔触下的生机与共鸣

2025-04-30 11:1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刘伟,又名刘蔚,女,安徽省滁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17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驻留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黄河文明考察写生系列成员。2017年毕业于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绘画方向硕士研究生,2024年毕业于韩国世翰大学教育学美术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绘画作品作品多次入选并荣获国内外多个重要奖项,包括安徒生国际艺术奖金奖、香港青年美术奖铜奖、第七届“鸟巢杯”文化艺术青年组一、二等奖,以及“诗性·共生”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展等。她的作品亦被权威机构收藏,如油画作品《海中魂》被中国油画院收藏,《门窗系列七》被北京宋庄艺术东区海度艺术俱乐部收藏。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蕴含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她将个人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融入创作之中,以真诚的艺术表达抚慰观者内心,展现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命的深层次互动与共鸣。

1.希望,刘伟,A1的一半(29.7X42.1cm)左右,纸上水粉,2010

2.生命二——希望,

3. 生命系列作品,刘伟,21x29.7cm,铅笔素描,2019-2024年

刘伟的作品《希望》创作于2009年,是她绘画生涯的初期阶段。受大学本科设计专业的影响,该时期她的作品风格偏向平面构成,注重色块的衔接,色彩明快鲜艳。这件作品采用鲜艳的青蓝色调,赋予画面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氛围,鲜亮的青蓝和白色与背景中的暗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生命中光明与黑暗的共生主题——即使处境再艰难,也始终充满希望。这种明暗的视觉对比,加上平涂的色彩和朴素的处理手法,不仅表现了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困难,也传递出对无限生命世界的希望。创作这幅作品时,刘伟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大学毕业后的迷茫让她对未来感到不知所措。当时她仅16岁,缺乏对社会的认知与经验。然而正是在绘画中,她找到了希望与方向,获得了心灵的抚慰。她期望自己的作品同样能给予观众慰藉。

作品《生命二——希望》创作于2016年,属于刘伟研究生阶段的作品。受梵高、高更、波洛克和达利等艺术家的启发,她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泼洒、挪用和借鉴的手法,并将内心的情感通过笔触和色彩倾注于画面之中。尽管该阶段多数作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但因主题所致,《生命》系列中的三幅作品色调却显得暗沉。《生命二——希望》以黑灰色调呈现,营造出一种沉郁、悲伤的氛围,深沉的灰黑色与画面中心的亮白色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强调了生命中光与暗的共存。这不仅象征了有限生命世界中环境污染的现实,也表达了对无限生命世界的美好希望。当时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与战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刘伟受到艺术家基弗作品的启发,开始意识到艺术家应承担社会责任。她坚信生命终将走出困境,希望以自身对社会、自然与生命的深切关怀,带给观众内心的安慰。

2019年至2024年期间,刘伟创作了《生命》系列素描作品。这一系列构思源自她怀孕末期对生命的无限期待与幸福感,伴随着对生命意义的新思考。不同于此前丰富色彩的创作,她选择仅用一支铅笔进行创作,象征着她从繁复到简约的艺术蜕变,并坚信“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工具也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通过铅笔的暗灰色调与背景的白色形成对比,突出生命中光暗的和谐共存,视觉上的简洁与明暗对比,使作品兼具微观生命世界的诗意表达与宏观生命世界的哲学探索。

此后的五年,刘伟经历了一段关于艺术、人生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期。经过长时间的挣扎与探索,她最终在2024年年底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生命极其珍贵,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她认为,人活于世间,应竭尽所能做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绽放生命的光彩。她希望《生命》系列能安抚那些在社会与生活困境中的人们,让他们看到生命虽有苦难,但只要努力追求意义与价值,终会绽放独特的光芒。

从2009年开始艺术创作至今,刘伟的绘画历程已有16年。尽管她在艺术表现形式、手法和主题上有所变化和探索,但初心始终如一——真诚地表达内心情感,抚慰观者的心灵。

她深深感恩生命赋予她的一切,感恩艺术带来的美好,感恩万物给予她丰富的人生体验。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