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清华美院名家讲堂|孔达达:艺术品评估研究与实践

清华美院名家讲堂|孔达达:艺术品评估研究与实践

2025-07-07 12:08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主讲人:孔达达

6月19日,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原主任,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艺术品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复旦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孔达达于清华美院雕塑系办公室C103平台带来了题为《艺术品评估研究与实践》的讲座。本次学术讲座活动由雕塑系主任陈辉教授主持。

孔老师表示非常荣幸来到清华美院雕塑系,与师生分享自己的的研究成果。这项有关艺术品评估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十数年前就已开始,是为国家重大文化课题而做。近年来,与各个领域的70余位专家一起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探讨,才写成今日这份报告。

孔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论文大纲。研究论文主要通过系统构建艺术品评估的理论体系研究与实践路径,采用科学规范分析、案例研究与跨学科融合的方法,研究艺术价值重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二元耦合的评估逻辑,推动传统方法范式升级,结合中国实践,探索艺术品评估未来趋势与可持续发展。

孔达达教授做讲座

这项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整合艺术史、艺术社会史、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论,构建“五位一体”的艺术资产价值评估体系,还可以为金融机构、收藏机构及监管部门服务,为政府治理提供决策性依据。

在基础理论建构模块,孔老师通过列举一系列生动的经典案例,阐述了艺术市场专业人员的重要作用。艺术市场从业者们能够通过建构多维的评估目的,从社会效能等角度将市场定价科学化,把艺术语言转译为经济语言表达,从而量化风险,避免艺术品价格偏离市场合理水平,保障交易双方权益。在价值类型与法律规范的协同机制运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价值类型的适用边界,处理好边界冲突。孔老师另外强调,艺术资产评估公信力的构建,需要制度强制力与行业自觉性双轨并行,切不可凭个人好恶开展评估。

讲座现场

艺术品评估的流程与技术工具运用的规范性,是评估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可通过标准化全流程管理体系、构建科技赋能的工具矩阵、设计风险控制的全链条等途径实现。对于既有的估值建模,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科技赋能的工具矩阵介入,最终实现从“基于历史的价值”到“现有定价”的范式。接着,孔老师介绍了主观偏差的防范机制,以及经济学相关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模型,特别指出需要将抽象要素转化为三维视觉符号,方便评估公司的非艺术从业人员参考。

接着,孔老师强调了“价值”和“价格”的不对称性。艺术资产具备其特有的二元价值体系,同时承载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二者形成动态耦合的经济逻辑。孔老师以文化遗产为例,阐述了价值评估的伦理困境与解决路径。他强调,理想的评估模式应是“专家知识+文献史料+跨学科模型”的融合,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强调的:价值评估的核心是维护遗产与人类情感、记忆的深层联结,而非将其简化为数字符号。

活动合影

艺术品评估有其特殊方法,需要构建多维范式,优化并突破传统评估方法,并以跨学科视阈跨界应用金融工具模型辅助评估的科学量化。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语境中的艺术品评估将东方美学的“写意”注入到神经美学的可量化生理数据之中。这种跨学科融合不仅破解了西方评估模型的普适性局限,而且在文化自信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资产认知框架。

最后,孔老师展望了艺术品评估行业的未来趋势。随着元宇宙崛起、量子计算的效率突破,艺术品收藏迎来了一个大好时期,但我们的主流文化与传统艺术样式在这个时代面临着巨变。艺术品评估领域也存在着诸如交易数据覆盖率低、技术伦理与法律规制欠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估量化程度不足等核心局限。目前,孔老师正致力于使中国的艺术品评估标准与世界范式协同,实现非西方艺术的估值话语权重构,推进国际评估准则(IVS)的包容性改革,重塑全球评估生态。

讲座内容

孔老师总结,目前在艺术品评估领域,我们依然是“自己找自己的认同”,因为西方审美体系不了解东方的造型语言架构。因此,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培养相关人才实现艺术与金融跨学科的感性-理性融合,使非西方艺术建立符合其文化土壤的“文化资本因子模型”,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联动,真正成为话语权的主导者。

本次讲座主持人,雕塑系主任陈辉教授总结道,欢迎大家来到雕塑平台,并提到本学期在平台已举办6场讲座,今天有幸请到孔达达老师,感谢孔老师的精心准备,也感谢在座所有师生的参与。相信今天的讲座会使在座史论、雕塑等各个专业的同学均获益良多。

清华美院雕塑系供稿


责任编辑:一凡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