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口述南怀瑾丨赵乐强:南先生是我生命中的燃灯塔

口述南怀瑾丨赵乐强:南先生是我生命中的燃灯塔

2025-07-07 13:25 文章来源:国际儒联和合书院 温州南怀瑾书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

南怀瑾先生《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赠言》(现展于温州南怀瑾书院蹈和馆家乡厅)

图片

南怀瑾先生手迹《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原稿)》,温州南怀瑾书院馆藏(现展于温州南怀瑾书院蹈和馆家乡厅)

传承南师的精神

记:您对南怀瑾故居的建设满意吗?

赵:挺好的呀,白墙青瓦,小桥流水,江南小园林,很美的。尤其是有南怀瑾三个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还有那么多的旧照片,有南先生的书信手稿,是个适合怀念的地方。不过,将来如果能多些南先生生前写的、用的东西就更完美了。

记:您主编了一本《南怀瑾故园书》,当时出于何缘由将南怀瑾先生写给家乡亲朋故旧的书信整理成册?

赵:这也是家乡人向南先生表达怀念的一种形式。在交通阻隔、往来不便的情况下,南先生始终保持着和家乡亲朋故旧的通信,书信都很珍贵,套句话说,是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社会价值。

编印这书的另一层意思是堵堵某些人的口。不是有人说南先生跟家乡的关系不好吗?理由是终其一生都没有回归故里。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南先生早年先在西南从军,后入山修炼,再后来走台湾去美国寓居香港,如骆宾王说的“且复飘飖类转蓬”,到他入住太湖大学堂,已年届九十了。叶落归根,谁不思念家乡呀?至于回不回,什么时候回,怎么回,却还有诸多外部条件的因素,并非仅仅就情感二字。

说到这里,还得提一件事。南先生去世那天,马宏达秘书给我打电话,说南先生下午 4 时走了,太湖大学堂还没发讣告,并特别交代说暂时不要对外讲。那晚,我心情很悲痛也很沉重,第二天一大早就坐飞机到上海,赶往太湖大学堂。在路上接到许多电话,都是媒体求证南先生去世的消息的。后来我告诉了《钱江晚报》。

马秘书的交代,我也忘了。后来的网上新闻都是说从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强处获悉,南怀瑾先生于 2012 年 9 月 29 日下午 4 时去世。你说这是不是南先生在天上的安排,谁说他与乐清关系不好?他去世的消息原本应由太湖大学堂或者他的直系亲属发布,但这讣讯偏由他家乡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口里说出。

记:如今乐清有南怀瑾故居,市区三垟湿地建有温州南怀瑾书院,每逢南先生诞辰会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南怀瑾的精神。对于温州更好地继承南怀瑾先生的文化遗产,您有什么建议吗?

赵:建故居,建书院,办活动,这些都是“硬继承”,“硬继承”要,而且还要多些才是,但“软继承”也要高看一眼。比如说南先生是一股清风、一脉清泉,要吹向心头,要流入心田,而不是高空上、荒郊野岭里。我们说做事难,而成一事并能带动风气向上尤难,文化有时就是一种风气。我们大家都要负起这个责任。

说到这里了,我干脆多说几句。南先生他和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国维呀胡适之呀等国学大师不一样,文化到他这里是大融合,儒释道、古和今、中和外,交汇到他这里,而且他在不断地总结和运用,不断地实践。他不是从书斋里出来的,他带过兵,管理过农场,做过生意,教过书,倡议并筹划过金温铁路建设,还当过海峡两岸的特殊使者,所处的又是激剧变革的时代,个人有过颠倒困厄,也有过意气风发,见人经事无数,他有他的文化精神,但他并没有自己的思想或理论体系,比如董仲舒就有“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朱熹有“程朱理学”。

南先生则是提炼和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并以此出发,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去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方法论的意义。这些我们都需要研究,他的方法论被大家学习了,接受了,或许也可叫“软继承”。

访谈时间:2021 年 9 月 9 日

访谈地点:温州乐清市三禾文化俱乐部

访谈记者:周蓓蓓

摄影摄像:余日迁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