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建窑黑釉“供御”铭盏
宋代是黑釉瓷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五行之中,黑对应水,方向对应北方。黑,是继青瓷后,第二个出现在瓷器上的颜色。黑釉瓷的发展贯穿中国陶瓷史,但与青瓷、白瓷相比逊色不少。它的主要呈色剂是氧化铁,也以少量或微量锰、钴、铜、铬等氧化物为着色剂。
黑釉的诞生可追溯至东汉,东晋德清窑以“色黑如漆”的釉面媲美漆器。东晋到南朝初期,浙江德清窑掌握了成熟的黑釉烧制工艺,以含铁量6%~8%的紫金土配釉烧制黑瓷,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层厚实滋润,釉面光亮,色黑如漆。
黑釉中较出名的当数“乌金釉”,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色泽乌黑发亮,深沉如墨,被誉为“瓷器中的黑美人”。
宋代“茶色贵白”,斗茶所用的黑釉盏应运而生。宋代定窑、耀州窑、吉州窑和建窑都烧制黑釉瓷,与宋代茶文化相得益彰,备受茶客青睐,风行一时,造就了黑釉瓷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建窑黑釉盏因斗茶之风盛行,其“兔毫”“油滴”“曜变”纹样被视为茶道美学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