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馨香
李志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中国主题性花鸟画专项研修班”导师,兼任花鸟画工作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开封大学客座教授,文化部书画创作基地花鸟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主题性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窥视

水墨写生(之一)
六:主题性花鸟画对解决“笔墨与造型相结合”的学术课题进行的尝试
中国画从它诞生始就没有一天是绝对的写实造型或绝对的抽象造型,都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意象造型。
长期以来,笔墨与造型的难题都存在着。因为造型问题在中国画发展中,人物画长期远远落后于山水、花鸟画。正是由于徐悲鸿和蒋兆和等老一辈画家引进了西方的素描,中国人物画才真正解决了造型问题。解放前后有一大批画家借助素描造型技法,探索着笔墨和人物画的造型相结合的问题。现代人物画家继承老一辈的经验,凭借娴熟的写实造型能力和传统的笔墨很好地解决了笔墨和造型的矛盾,创造出了今天的人物画,使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远远领先于人物画和花鸟面。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有人仍然罔顾现实,否定引入素描的写实训练对画家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造型是束缚画家创作的锁链,必须打破。主题性花鸟画家群对创作采取的态度是:一是老老实实的研究传统笔墨,学习徐渭、青藤,八大,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的经典作品,从中领会意境,体会笔墨、掌握传统技法、为主题性花鸟画的创作打下坚实的传统笔墨基础;二是踏踏实实地深入生活,通过写生研究表现对象一枝一叶的向背,植物群落中的相互穿插、组合的规律。一方面锤炼自己造型能力,增强绘画的生活气息,改变让人乏味的习惯套路,另一方面为创作出当代的,民族的,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绘画积蓄力量、这个过程就是向生活要灵感的过程,就是锤炼自己造型能为的过程。

迎春图

生机(水墨写生之二)
艺术史告诉我们,创造源于对种种限制的超越,完全的自由对艺术有害无益,必要的限制不但可以激发创造力,而且是衡量创造性的标尺,对伪艺术来说,限制是束缚,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限制是创新的基石。造型的束缚能打破吗?没有了造型,纯粹的笔墨游戏毫无意义。对此,主题性花鸟画家是不屑的。

水墨写生之三

野风(水墨写生之四)

鸣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