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渐行渐远的古代绣品(组图)

渐行渐远的古代绣品(组图)

2019-08-12 09:1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王樱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908071232

图2 发夹

中国数千年儒学思想通过潜移默化的伦理教化深入人心,传统文化的真、善、美也通过刺绣图饰表现得淋漓尽致。老百姓也借以日常用品来引导教育子孙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澄城妇女常用的发夹(图2),用于收纳梳头时散落下来的头发。发夹多为扇形,有夹层,上端有的还配有发夹盖。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地人认为头发掉下来了也不能随便扔,就把头发装在其中,这是孝道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发夹上人们借绣同音、谐音、民谚等图案来表达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希望生活的美好幸福。在这特定几何轮廓内,或人物或花鸟,亦动亦静,疏密有致,不仅在形式上产生了对比美,在内容上也是别有匠心:大公鸡立于牡丹花丛中鸣叫,公鸡鸣叫寓意功名,牡丹寓意富贵,组合在一起寓意仕途光明、富贵荣华。戏文典故、福禄寿喜等吉祥寓意主题尽现方寸之间。在简洁明快中蕴含丰富意趣,在矫健中透出灵秀,无不显现出秀丽典雅、沉稳庄重的艺术效果。

澄城刺绣以自发性而产生,以自娱性而存在,以真情性而传承,它像山野的鲜花绽放在老百姓心田,又似发自肺腑的山歌尽情抒怀,质朴而淳美。虽然这些绣品的实用功能离我们渐行渐远,但它们却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回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与日俱增。当人们走过这一段岁月,回首往昔,再度重温这些正在远去的绣品时,既是对那些身怀绝技手艺人的一种敬重,更是对往昔慢节奏生活的一种誉恋。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