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国会图书馆馆长阿奇巴德·麦克莱什
中情局的合作者包括了诗人、国会图书馆馆长阿奇巴德·麦克莱什,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小亚瑟·施莱辛格和好莱坞导演约翰·福特等人。1947年中情局刚刚走上正轨时,保密事务长期以来属于美国文化精英的工作。如今,有了像布拉登这样的博物馆人员的加盟,文化界精英和中情局在冷战文化对抗中得以通力合作,惠特尼基金会则扮演了资金中转站的角色。
说到一线组织,现代艺术博物馆在1954年(从国务院处)接管了威尼斯双年展的美国馆,如此一来美国就可以在维持现代艺术展的同时而无需动用公帑。现代艺术博物馆于1954年至1962年间一直负责美国馆的管理。而美国馆也是唯一一座由私人拥有的国家展馆。
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4年明确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政府代理人角色,并在该馆创立25周年庆典上发表了演说。他称现代艺术为“自由的支柱”:
“只要我们的艺术家能秉持真诚和信念来从事自由的创作,艺术中就会有健康的争论和进步。这与暴政之下的情形对比何其鲜明。当艺术家沦为国家的奴隶和工具;当艺术家成为某项事业的主要吹鼓手,那么进步也就停滞了,创意和天才也毁于一旦。”
美国大使向苏联直陈,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使命就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既有文化生活又非常珍视它。”
中情局不仅资助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国际展会,更试图打入欧洲文化圈。1950年,中情局成立了文化自由代表大会(CCF),总部设在巴黎。其表面上虽然是“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的自治组织”,但实际上由中情局资助,旨在“宣传西方民主文化的优点”。该组织运作了17年,高峰期时“曾在35个国家设立分支”,“雇员数目庞大,出版了20余种知名杂志,举办各种艺术展,并拥有一家新闻与特别报道机构,组织高规格国际会议,推出多种奖项来奖励音乐家和艺术家以及进行公众演出。”
CCF的总部之所以设在巴黎,是因为中情局认为此地是欧洲文化生活之都,且该大会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争取欧洲知识分子,以防其因苏联宣传而倒戈,而后者声称只有资本主义暴发户才会把美国当成家园。中情局希望欧洲知识分子能有相反的判断:欧洲受战祸牵连而变得羸弱了,如今在苏联的教条面前捍卫和养护西方文化传统的主力乃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