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海派丹青讲述“中国故事”(组图)

海派丹青讲述“中国故事”(组图)

2020-08-24 11:19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林风眠 捧白莲红衣仕女 68×65cm 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藏

在历来的相关学术研究中,“海派”非流派,渐已达成共识。虽然各家结语有别,但基本可以归纳为:“海派”是一批具有共同文化情境的艺术家的指代,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趣味和开放求新精神的概括,一种近代市民文化时尚的隐喻。从“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的相关启示而言,我们并不囿于传统绘画的画种或流派范围去认识海派艺术,而是进一步在前、后海派传承的传统绘画发展领域以外,获得新的认知与体验。

倘若我们深入关注近代上海画坛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海上绘画不是单纯在传统基础上的延续、发展和变革,它是中西文化撞击和影响下的产物。它在同一时代背景、地域氛围、文化因缘孕育下生成,也形成了鲜明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在西学东渐的近代文化情境中,所形成的近代城市的商业文化和移民文化特质。作为上海文化特质在世俗化、商业画和多元化的氛围中获得了新的历史表现。“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所列名家力作及其相关文献,逐渐将观者的注意力和思考点,引向中西文化融合语境中的前后、内外的范围。这启示我们在传统艺术延续的纵向坐标的同时,还应该构建起一种中西文化对话的横向坐标,以为完整地通过中国近现代中西融合的前沿区域的前后海派、内外海派的共生制约的现象,并以此为学术向度,进行相关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本体建构影响,以及中国现当代美术话语体系自觉完善的思考。

从海派绘画发展演进的历史角度看,其开放性在于其精英化、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复合。在写实与表现的形态之间,赋予灵性而巧妙地寻觅其中的平衡点。海派画家在风格、形式及创作观念的多元化方面,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和学术抱负,逐渐走上一条与海派文化基础相吻合的创作道路,并开始发挥特有的优势。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