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如果艺术参与城市“微更新”(组图)

如果艺术参与城市“微更新”(组图)

2021-01-21 10:08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金懿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参与城市“微更新”,艺术正汇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越来越多融入公共艺术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在世界各地茁壮生长,潜移默化改变着园区、社区、城区的空间形态,带来更加便利、新鲜、有趣的生活体验,悄然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在上海,“微更新”也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不妨让我们走到身边熟悉的街区,看看艺术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微更新,艺术连接日常生活还将迸发出怎样的可能。

以修整代重建,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时过境迁,有些设施老旧、配套欠缺的社区已经很难较好地满足生活在其中居民的日常需求了。它们却又或因承载着某些特别的城市记忆,不宜拆去重建,“城市微更新”于是自然而然被引入不少这样的老社区改建中。通过建筑师的规划,在保持原有整体城市肌理与风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对局部微小的地方进行适当规模的更新,以改善民生为目的,让居民真正体会到“城市微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110107_p9

“白云庭院”这个由上海北外滩街道委托社区规划师俞挺及其团队设计规划的城市微更新项目位于上海虹口区长阳路138弄的社区,其前身是二战期间上海最大的犹太难民收容所。建筑师经过前期勘察和调研,最终选择了社区的公共庭院进行“微更新”。在这个由一个大的公共绿地和三个小的私家绿地组成的380平方米的绿地上,老旧的地下管道年久失修,一下雨这个小小的院子就会窨井积水,恶臭弥漫,路面坑洼很难通行。虽说是公共庭园,但由于杂物乱堆乱放、又缺乏必要的晾衣服等设施,居民们雨天唯恐避之不及,晴天也要绕道避开障碍,公共庭园形同虚设还给居民徒增了烦恼。设计出一个既满足通行道路和庭院绿植需要、又得置有晾衣架、围栏和花架等生活设施的空间,成了当务之急。

通过前期调研,建筑师决定把第一阶段工作放在对地下管道的疏通和置换上,让场地不再积水返臭。第二阶段才是地面的景观改造,创造一个小而美的庭院。建筑团队引入了符号的概念,选用了“山”和“云”这两个抽象符号,用“山”的造型设计出晾衣架、围栏、绿化架;而把“云”化作了头顶遮阳避雨的凉亭。同时还打造了一个可供居民阅读、孩子玩耍的户外公共客厅,强化了上海曾作为“犹太人方舟”这一独特的记忆,让在地居民产生了自豪感和优越感,又充分体验到微更新带来的生活便利。

像这样记录着上海城市密码的老社区还有很多,对它们进行微更新不仅为上海留住了宝贵的城市记忆,而且还形成一个个“逆生长”的社区。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