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美术馆免费之初观众剧增 多元要求成新挑战

美术馆免费之初观众剧增 多元要求成新挑战

2012-03-16 09:50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去年春节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年底之前,各地的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去年3月以来,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陆续推出了各自的免费开放举措。本版对免费开放政策推出一年来各美术馆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社会反响进行梳理,以期引起业界讨论,共同推进美术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去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美术馆宣布对外免费开放,“中国美术馆结束几十年售票历史”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新闻。三天之后,上海美术馆推出免费政策,当日即吸引1.2万人排队参观,前所未有。此后一年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陆续免费开放,加之此前较早免费开放的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全国各大型公立美术馆已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一年来,美术馆“免费”获得普遍欢迎,观众流量明显上升,然而当免费开放的新闻效应逐渐褪去之时,回看这一过程可以发现,美术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仍然长远。

 

免费之初:观众剧增热议不断

2011年3月2日,中国美术馆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出台后,率先推出免费开放举措,“文化惠民,免费开放”的横幅被挂在美术馆门前。3月的北京,历来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美术馆选择在全国两会开幕前日实施免费,自然获得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不仅仅是让中国美术馆自身成为了焦点,较之以往新闻媒体关注美术馆艺术展览,对应读者群体以专业人士和艺术爱好者为主不同,人民日报《免费仅仅是开头》、光明日报《美术馆新主题:开放与提高》、中国青年报《美术馆进入全民免费时代》以及本报《免费时代,公共服务贵在“用心”》等报道,均将关注点从单一的艺术视角扩展到了广阔的文化与社会的视角。“美术馆免费了!”这一新闻,除了传达出政府文化惠民的声音,也对推介原本小众的美术馆起到了积极作用。

坊间的口耳相传,引来了观众的热情参观。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助理馆员冯娟介绍,由于原来该馆的公共推广不足,一些人经常在陕西省图书馆看书,却不知道旁边就有个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通过免费开放的相关宣传,许多市民开始热情地到美术馆来参加艺术活动了。

各美术馆推出免费举措后,特别是在免费初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观众增长。中国美术馆免费开放之初日均参观人数在4000至6000之间,峰值已达饱和,此后参观量有所回落。上海美术馆在免费开放首日爆棚的场面出现后,参观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

在观众热情参观和普遍叫好之余,也出现了一些担忧的声音。“美术馆会不会成为纳凉之所”“艺术本来具有小众的特点,美术馆参观量不宜过多”“各地情况不同,美术馆经费能否保障”“免费参观的展览会好吗”等成为热议话题。

起初的担忧甚至质疑在所难免,然而对免费之举有评论说,“免费开放对于原本就爱看展览的人或许只是‘要钱’与‘不要钱’的区别,但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或许是‘从未’与‘从此’的区别。”

服务公众:首先要靠好展览

免费意味着取消了观众进馆参观的“门槛”,美术馆从具有专业特点的艺术场馆变身为许多人文化休闲的去处,原来“观众”的内涵也随之改变了。专业人员对展览学术性、创新性要求高,这样的作品却可能让普通观众难以接受。艺术展览如何留住老观众,迎接新观众,成为美术馆自身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上海美术馆在免费开放当天推出“与艺术对话——上海美术馆青少年艺术教育展”,并将该展设为长期陈列,成为青少年观众经常走入的艺术课堂。广东美术馆举办的艺术史普及展览“世界美术大系”“广东新水墨展”等同样在普及艺术和发掘本土艺术精神上做出尝试,以求吸引和更好地服务当地观众。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积极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引入了“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为减少“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现象,该馆还在导览服务上别具慧心,面对成人观众制作了导览手册,针对少年儿童制作教育手册,这一大展的参观人数达13.7万人次。

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的统计显示,该馆自去年3月免费开放以来共举办了大小各类展览120余个,其中,“延展生命:媒体中国2011——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等在主题选择、布展形式以及适应群体上体现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

美术馆免费开放成为舆论焦点的一年里,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公立美术馆相继免费开放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民营美术馆没有实行全面免费。像北京今日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样的民营机构一年间参观流量却不降反升,不断的精彩展览时常成为社会聚焦的文化新闻,吸引着大量目标群体。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介绍,虽然没有专门经费实施完全免费,但通过优秀展览和各类公益艺术活动,加强美术馆专业水平,该馆去年参观流量达到30余万人次,参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免费自然是对观众的优惠,但好的展览项目才是一切服务的核心,培养美术馆的“回头客”不能光靠免费。

 

免费了观众要求更多了

虽然免费为观众省了钱,“惠民”举措受到欢迎,但观众不会因此接受美术馆降低服务水平。相反的是,由于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观众群体的增加和变化,大家对美术馆的要求更高、更趋于多元。

记者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随机采访发现,观众对美术馆服务的各种细节都没有放过:“发现美术馆门票图案和上次来不一样了,隔一段时间根据不同展览印制门票的做法很好。”“邓拓捐赠展难得一见,但美术馆展览更新很快,建议好展览应该常设。”“本来周末想带孩子来临摹作品,但这里人太多了。”“美术馆没有饮水处?”“美术馆开通了免费无线网络。”“人这么多,应该增加些座椅。”“美术馆能不能开些美术基础知识的培训课程?”“展览印的画册都卖几百上千元,要能印些小一点的册页给我们留个纪念就好了。”……

类似的问题不只出现在中国美术馆,免费的大门打开后,观众的多元要求成为美术馆面临的新挑战。人们不仅对展览作品和展厅布局品头论足,还会按照其他公共服务场所的标准来评价美术馆的服务。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推广部主任张娴在一份关于该馆公共服务的调查报告中坦陈,美术馆公共服务常常会出现“有想法没办法”的情况,一方面与相关政策支持不够,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缺少经费,专业人才、活动场地和设施等都还不足;另一方面,美术馆服务意识偏弱、公共活动缺乏新意、管理粗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虽然在人们印象中美术馆是高雅场所,但还远没有达到星级酒店式的精细化管理。

营造“美术馆文化”非一日之功

有人说免费开放后的美术馆公共性更加突出了,“谁都可以走进来”是美术馆的一个重要转变。然而观众眼光提升后便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免费开放后美术馆内各类展览增多了,却并非每个展览都足够优秀,人流的增加也不必然意味着美术馆水平的提升。免费开放后,美术馆内老人和带孩子的观众有所增加,“休闲”的意味更加明显,市民文化氛围逐渐浓厚。与此同时,在展厅内吃零食、参观时离作品太近、展厅内人声嘈杂等现象时有发生。

免费开启了美术馆公共属性的讨论,这对于其全面提升自然很有裨益。但免费之外,美术馆的公共属性还应进一步明晰,一些现象仍遭质疑,一些问题仍待思考:美术馆能否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打造民众艺术活动的广场?一些官员展、商业展是否有占用公共资源之嫌?作为公共艺术机构的美术馆,运营、财务情况是否应该公开?面对美术馆提供的各种“审美教育”,观众是否只有被动接受?……

另一方面,美术馆与一般公共场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身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除了展览外,它还包含研究、收藏、公共教育等内容,美术馆对艺术创作的潮流和方向则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不少观众对此认识并不充分。正因为此,有人担心,如果只是展览内容不断更新却参差不齐,观众走马观花一派热闹景象,那么美术馆虽然看似突出了“公共”,却又失去了它的专业内涵。

中国的美术馆在“公共性”与“专业性”两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免费让美术馆从专业走向大众,为公众提供了审美提升的平台。如何在专业层面上建构这个平台,观众又如何参与到共建公共文化场所的良性互动之中,仍然需要更多探索。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文化”仍需时日,但随着免费开放等政策对美术馆建设的推进,其前景值得期待。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国际上的很多艺术博物馆都走过了面向“精英”与面向“大众”的不同时段,最终得出美术馆的发展方针都是要从“精英”角度面向公众,通过公众的接受反馈到“精英”,如此可以实现美术馆学术理念与社会责任的双赢。未来的美术馆必然会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也必将拓展出更多的外延,趋向于成为一种多元化的公共领域,并积极与社会互动,推演出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数”说免费

中国美术馆

2011年3月2日起免费开放。之前,日均参观量一两千人。目前,日参观量在3000至6000人次。各种专题展、大型展览常年不断,除北京观众外,还吸引了大批外地和国外游客。该馆每月举办2至3场公益讲座,目前又引进了手机充电设备、免费无线网络等服务设施。

上海美术馆

2011年3月5日起免费开放。当天参观人数达到12099人次,此后设置了日参观流量为5000人次的上限。目前,日均参观量约2000人次,是过去的两倍多。该馆增设了每周两场的公益讲座以及美术教育固定陈列展览等服务。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07年开始免费开放。参观量逐渐增加,节假日和重要展览日参观流量达五六千人。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2011年5月18日起免费开放。增设了总导览台、观众饮水处、免费存包处等服务设施,启动了“美博美术培训基地”,为美术爱好者提供艺术培训。

 

湖北美术馆

2008年开始免费开放。与马路对面的湖北省博物馆形成互动,参观量从免费开放前每天几百人增至每天一两千人。

浙江美术馆

2009年8月开馆即免费开放。参观人数逐年上升,2011年参观人数约40万人次。馆区内设有书店、艺术品商店、咖啡吧、美术茶座、美术材料商店、儿童美术天地、医务室、母婴室等系列公共服务设施。

江苏省美术馆

2008年起免费开放。2011年参观量近百万人次。在免费开放展览的基础上,每年为一至两位有重大艺术成就的艺术家免费办展,免费为公众提供艺术教育培训。

广东美术馆

2011年6月起免费开放。观众量从原来日均不足1000人,上升至每月接待观众5万多人次。提供定时导览、“一起看展览”“美术馆课堂”等服务。

宁波美术馆

2011年1月起免费开放。一年来总参观人数达52万人次。不定期提供艺术普及性讲座,为观众印发了7万多份各画种基本知识免费资料等。

观展“微”词

日月草75:连日的阴雨,不能带儿子开展户外活动。脑筋一动,开车来到上海美术馆,享受免费的艺术熏陶。正逢“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有幸欣赏了陈逸飞、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大师作品。艺术家们用油画、水墨、雕塑等艺术手法表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真心地为艺术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做法叫好。

萤火虫的点点光:原本计划到美术馆看新疆专题画展,却碰巧邓拓先生捐赠的古代绘画作品同时展览,大饱眼福。想给中国美术馆提个小小的建议:既然是免费领票,是否可以刷身份证进入呢?取消纸质票可能会更加节约与环保。

冯晓旸:撇开公民整体素质这个话题,虽然作品本身艺术欣赏性很高,但整个展览布局零乱,完全没有引导性。楼层设置不明显,重要展览都在底层。不需要去国外考察,参照一下宜家布局就能受益匪浅。

舍想:浙江美术馆“儿童绘画区域”各色蜡笔纸张免费提供,女儿参观画展后,留下一张名画临摹——吴冠中《猫》。

snoopyzhao的小屋:大爷大妈推着买菜的小推车坐在高清屏幕前,聚精会神地看着里面衣着华贵的大明星上演一出出夺目的Chanel广告短片,在精致的展柜前翻弄着全英文的展览介绍却不知所云——中国美术馆免费开放后的独特场面。

沙漠里的水母:今天去了湖北省博物馆和美术馆玩了一下午,确实很好玩,看了好多没看过的,在美术馆里看到了好多新奇的东西,都在猜每个作品有什么意思。武汉还有些什么地方值得去啊,就像这种免费开放,而且让人受益匪浅的地方?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