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画画小记(图)

画画小记(图)

2022-05-26 18:38 文章来源:林晓哲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984年,我五岁,刚入住新家(现已重建),常常在墙上或地上胡乱涂抹。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一直印在脑海中。这是最初的“创作”,未料也是仅有的创作。此后我就沉溺于临摹,师承多为《故事会》、连环画和历史课本上的图画。我就这样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期间偶坐轮船去乐清或柳市城区,一遇到绘画培训广告,便羡慕得不得了。但父母不支持,他们认为应以学业为重。直到高一,我才知道什么是素描,于是又开始临石膏素描。香港回归前,校学生会组织庆回归现场书画活动。学生会的宣传部长是我前桌,我也在受邀之列。当时我想,无论钢笔或铅笔,都无法在那种场合出彩。我决定改用毛笔。

“小小的家”系列之《排排队》

北岛诗意图

于是,我就开始自学毛笔画(不敢妄称国画)了。这是一桩微小的个人事件,隐藏着一点虚荣,竟勾连着一件国家大事。第一幅毛笔画至今存着,是登高远眺的老虎,四尺全开,很土,也很差,但是我的珍藏。后来在现场书画活动中,也画老虎。之后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在家里画毛笔画。我花重金买了本八开精装画集,张大千的,现在仍在,但略有破损。后来又开始临范曾。实不相瞒,我曾非常喜爱范曾的人物画。我还在《读者》之类的杂志上拜读过他的八卦故事。大学时我临潘天寿和任伯年,期间曾有一幅小画被好友拿去参赛但被退回,原因是主办方认定不是学生作品。2002年,我已在一个小乡镇工作。有几个月,我临一幅冯大中的工笔巨虎,六尺全开,光皮毛就描了数万笔,入细入微至极。说真的,我被自己震撼到了,迫不及待地为它铺设背景。但此时,出现了差池。我是在生宣上画工笔,蓝色背景色侵染了巨虎的白毛。一幅精致的工笔不再精致。我没有画完它,而是从此不再画画。

一始一终,都与老虎有关。尽管我对老虎并无特殊感情。

多年后,我重新看到巨虎。它一直呆在我二姐家里。我原以为它已灰飞烟灭,重逢未免有些伤感。我在幼年时常常幻想自己成为画家。后来又常常吹嘘说,我从未见天赋如我者。再后来,我就不好意思说自己会画画了。最近几年,我临过几幅,八大、林风眠和吴冠中的,那是因为家里需要装饰,而印刷品品味太低,购买心仪的真迹又力不能及。于是,只好自己动笔。我大姐、二姐和哥哥的新家,也用我的画。他们都催了好多回。

我只会临摹,不会创作。连松子也嘲笑我,逢人便说:

我爸爸的画都是抄的,我是自己画的。

让人哭笑不得。

我对妻说,我已经没有画画的感觉,现在画画简直是受苦。

当我重新提笔,我该画些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很自然地去规避技艺,连题款的书法味也要避开。重要的是,发见生活的趣味。起初想学马叙。马叙我熟悉,他有老头子“一撮毛”,我有俩孩子,而且给他们拍照无数,素材极多。落笔才知,达到那种漫画的趣味很难。也琢磨过刘二刚和老树。多年来的写实功底现在成了掣肘,时间紧迫,又马上调转方向。这时,看到了李知弥。一位上海的年轻画家,比我年长一岁。

李知弥画静物。他的静物,都是生活中的寻常所见。好像生活中无一物不可入画。插座、遥控、地漏、厕纸,米饭、皮蛋、茶叶、瓜子,诸如此类,都画过。当然更多的是花卉蔬菜瓜果。题材像是白石老人的极致版,色彩有西画的底子,似乎还可从中看到梵高的余韵。

我想我可以应着李知弥的画风,画一点自己的生活。

于是动笔。一个多月时间,画了二十余幅。

主题,多来自旅途、散步、闲谈、家居,也少不了古今诗句。比如,“讷于言”,是对北京孔庙桧柏和树瘤的刻画;“云来无心来,云去无心去”,是远叔祖林大椿写过的类似诗句(但我未在他的集子里找到原诗);“独酌无相亲”,来自与鲁院同学的闲谈,他哀叹说鲁院归来后只能独饮;“清和”,座椅上撑伞的情侣,转化自清和公园里的妻和小晒;“小小的家”,参照家里的牙刷牙膏;“哥俩好”,是松子和小晒的水杯;“执子之手”,则是我和妻的两件衣服……一日,妻在我面前读《米沃什诗选》,读到一句:“我以沉默对你说话,像一片云,或一棵树”,我心中一亮:从现代诗中寻找灵感,想必会更有现代意味。不过,之所以对云和树来劲,实不相瞒,是因为画云,只要打圈圈,树呢,只要刷线条。

有时,一日可画两三幅;有时,一连几日弄不出一幅来;有时,一画到深夜,清和公园的那片草地,便一直画到凌晨三点。

我画中无人,却希冀处处见人,见性,见情。独守书房,看自己的画,一看良久,仿佛真见到人,见到性,也见到情。

于是,对画画的热情,又回来了。

突然想到,今年是虎年。

其实重新提笔,也源于虎:当年那一头巨虎失而复得,我在朋友圈里晒过。正是对这一巨虎留有印象,几位师友办书画展,才会拉上我一起玩。师友将展览定名“偶玩”,我心想,这些年,我其实只是“神玩”。

但不管状况如何,日后定会再画下去。

于是,买了套白石老人的工虫集。

又买了梵高和莫奈的油画集。

为什么不买古人的?古人或精雅或俊逸或孤绝,大概依然只能神玩,而不能轻易把玩。

建秋帮我刻了两枚小章,两个“蛰”,也要用起来。

东君向我推荐日本画家草间弥生:草间弥生热衷于“点”,何不把木纹路发扬光大?我倒想尝试网线状结构的人与物图案——我们不正都是自坠于社会编织的各种网中吗?

等展事一了,倒是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该怎么把画画画下去。

但老虎似乎再不能轻易去碰,以免有终。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