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读晨晓画作有感:纯粹的绘画者(图)

读晨晓画作有感:纯粹的绘画者(图)

2012-12-14 16:18 文章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晨晓画作《中国印象(二)》晨晓画作《中国印象(二)》

纯粹的绘画者

——读晨晓画作有感

文/本刊记者吕佳静

今年夏季,炎热似火。在798艺术区,我再次见到了新西兰华裔艺术家晨晓。拿着他新出的画册,我已经完全被他后期所作的几张描绘中国城市的画作吸引住了。他介绍说,归国后,看到中国的城市,看到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此之大的变化,“一种莫名的感受,急切地想表达出来,”正是如此,他在2011年创作了《中国印象》系列作品。晨晓随意的装扮,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与画面中直面扑来的浓厚艺术气氛是如此地契合。果不其然,画如其人。

 

 

相对于早期的风景创作,晨晓近几年更多地开始描绘城市中的建筑物,开始在画面中寻找一种更加抽象的表现形式。他把客观对象的局部放大,淡化具象的联想,附加上高调的色彩,在表现一个城市直观感受的同时,更试图表达一个城市的内在精神。对于晨晓自己而言,他的大洋洲艺术创作是在亚洲之根、欧洲之眼上延伸的第三个平台。“八五新潮”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起点,他站在这个高点上向下跳,潜泳一万米。到达人迹罕至之地,再上岸……旅行,再旅行。最后,将内心的三个不同色彩平台叠加,组合,变形,再呈现,他终于形成了2011年的自己。

阔别数十年,晨晓回到故土,翻天覆地的城市变化刺激着他的神经,他需要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很快,他便创作了《中国印象》系列绘画,在这组作品中,他用粗犷的笔触,把中国城市的印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奔放的色彩,凌厉的笔法,让每个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中国人都会产生出一种精神的共鸣,似乎是内心深处的感受用画面呐喊出一样。他认为,形象承载的是观念,用技术与再现来塑造形象已不再是重要问题,关键在于识别形象表达的意义。欣赏作品《中国印象上海1》,变形的建筑物横竖矗立在画面中,膨胀到几乎要马上爆裂似的色彩加上鲜红的勾勒,无不表达着晨晓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他把自己对这个城市的感受赤裸裸地表现在画面之上,愤怒与欣喜同在,破坏与协调并存。这种矛盾就像是压抑在晨晓心中的火苗,在归来后的刹那间猛烈地燃烧起来。他忽略掉具象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只强调厚重、沉稳的画面感及色彩之间的整体关系,画面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了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强烈浓重的色块,建立起一幅秩序井然的画面结构。这张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强烈的色彩对比,强烈的黑白对比,各种层次拉得很开,颜色奔放,却不刺激。正如新西兰评论家Warwick Browon所说,晨晓善于用非同一般甚至错位的颜色来代替很多画中许多细节写实,用颜色来象征,颜色来指代,颜色来抒情表意,颜色是他绘画语言中最重要的成分。

 

 

与之前的绘画艺术语言相比,晨晓干脆利落地作了一个转换,但并不是在刻意追求形式的变化,当以不同的身份站在久违的故土的时候,他只能用最有效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身的观察与体验。正是因为如此,主观性的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的景致,开拓出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晨晓的《中国印象》系列似乎是要突破这种局限,他那种粗犷的写实被不协调的略带刺激的色彩所掩盖,营造了一个极具感官性的城市氛围。

相对于《中国印象·上海1》强烈的色彩感受,晨晓的另外几张作品《中国印象·北京》,则可以明显感受到画家娴熟驾驭线条的能力,垂直的线条在画面中被多次运用,简练直观地勾勒出画家眼中的北京。在北京,他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进行描绘,与别的画家所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全景写实,而偏偏选择了建筑物的局部,钢铁水泥的建筑物,在晨晓的绘画作品上散发出不一样的色泽和结构,自然在渐渐地变更,早已不再是美丽的栖息,崇拜激动中更印嵌着城市发展中的一种焦虑感。晨晓的《中国印象(二)》,描绘的是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作为这个城市中一个新兴的标志性建筑物,画家对它的局部进行了放大表现。在这幅作品中,晨晓运用轻松的笔触来建构画面,看似松散,其实每一个体块和造型都被理性地处理过,而且极为严谨,建筑物的结构感非常强烈,画家运用坚实的线条进行画面区分,朴实有序。同时,那粗犷的笔触,被敏感而理性地放置在画面上,构成了空间,也产生了结构,形成对比和谐的秩序,产生独特的韵律美,使得作品看上去率意凝重。晨晓娴熟的绘画技巧使得整幅画面成为点线面及色彩的交响曲,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力。

在近些年的绘画创作中,晨晓并没有逃避生活而简单表现风景之美,他开始表现人化的自然,表现人们日夜生活的城市和与这个城市相关的一切,他用一双画家的眼睛来看这个变化中的世界,看变化中的中国,体现着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感。

晨晓的画作不仅具有中西方文化艺术结合的独特性,它还具备着一种逻辑性的思辨意识。那些从物象中脱颖而出的情感喷涌,那些色彩的迸发与线条的凝炼组合,无不体现着他独特的“晨式风格”,这是自然造化的意境魂灵。这种在自然面前找到的,人的主体性质,是晨晓作品的灵魂。如刘继潮先生评论的:“以大观小,是主体的一种思维智慧,它不是客体的简单再现,而是主体的自由创造,它是心理的,而非单一视觉的,它是虚拟的意向世界,而非私有的视象世界。”这种主体体验式的创作,在晨晓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展示。正是这种特质,沟通了他和西方的观者,也沟通了他和东方的观者,使得他画中的景致,得以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自成一家。这也是画家追求的,去爱,去感知,去创造,孕育更新、更美、更深的纯真世界。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