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国画 > “水墨家园”春光美

“水墨家园”春光美

2009-03-27 18:1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李小可

 

 

 

“水墨家园”春光美

 

——著名画家李小可水墨画艺术欣赏

 

林贵春

 

我来到位于北京东四环的“可创空间画廊”,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李可染之子著名画家李小可。他话语平和一如他的做人,他待人热情恰似盛夏的天儿。今年是李可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采访就围绕着“李家山水”开始,作为“李家山水”传人的李小可,讲得最多的还是他的父亲李可染。他说他和全国人民一样深深怀念自己的父亲李可染,自己随父亲生活多年,受益非浅,但身处盛大光环之下的他,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处在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他说自己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父亲李可染的光环,在“李家山水”这个绘画艺术百花园里,真正构建一处能够代表自己绘画水平和艺术追求的“水墨家园”。

 

 

 

 

 

生于1944年的李小可,从小在父亲李可染的耳濡目染艺术熏陶下酷爱绘画艺术,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专门学习山水画。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举办的短期研修班。1988年至今先后14次到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写生体验生活。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副理事长。作品曾到日本、香港、韩国、台湾、加拿大、美国等地展出并被东南亚各国及欧美收藏家收藏,并参加近年来国内重要展览。1993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李小可西部之行》摄影作品展,展出了画家到西藏、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的近300幅摄影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面对名门之后的光环,面对现代生活的发展,面对社会前进的责任,面对绘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艺术的走向,他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走出光环,创造别具特色的“水墨家园”。他不断地深入生活,在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并且做到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面对飞速的现代化建设,面对各地古老建筑被纷纷拆除感到深深的忧虑,从而更加激起了他对这些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民宅老屋浓厚的眷恋之情。在他的作品《夏》中,就可以清楚看出他对自然的热爱,那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歌唱,作品通过彰显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启发人们自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他对水墨山水的一种全新视角的艺术思考,追求一种光明、单纯、宁静的艺术意境,就是他《水墨家园》主题思想。他要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真实地记录下那些已经被拆除或尚未被拆除的古老民宅,记录下有关那些古老建筑和生活空间的美好记忆,记录下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那个时代的快乐家园,记录下那份可染可画可歌可泣深深怀念与恋恋不舍的美好情感。

好的绘画主题的确立是画家成功的一半,如何将宏伟蓝图真正变为美丽“水墨家园”,李小可深感任重而道远。但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说自己既然选择了一种完全融入了自己生活的全新的绘画意象,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也父亲生前曾多次教导他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消沉,不能因为困难而却步,要知难而进,通往直前,因为在艺术领域同样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画家,他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深深印入心灵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而不管不闻,他要用自己的审美情趣,用自己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新思考,一种历史的思考,一种社会责任的思考。如作品《胡同》透过那浓郁的林荫让人感受北京胡同的宁静,看到远处的古代建设的高大雄伟,进而让人看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他期望用自己的水墨语言来表现那逐渐逝去家园的浓烈印象与记忆,因为他知道自己作为生存在这个变革时代的画家,决不能忽视历史,忘却昨天,而应该积极抓住今天,面向未来,用自己的精湛艺术创造出美好的“水墨家园”,用以告慰父亲李可染的在天之灵,报效祖国的培养教育之恩。

 

走进李小可的“水墨家园”,诗意汩汩,魅力无限,感受到的是那毫不浮泛的笔墨流淌出来的赤诚恒久的意切情深。而为了这份意切情深,他1988年至今曾经14次走进西藏,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探索人迹罕至的长江、黄河源头、阿里地区、珠峰脚下……在位于高原雪域的“香格里拉”(Shangri—la)他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神秘的诱惑,而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带给他的心灵的震撼,在这里他似乎听到了远古的呼唤,感受到了上苍的恩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空前的净化与洗礼。像作品《神女边的经幡》、《远方》等,都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亲近接触,刻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彰显出自然的神圣与壮美。如果说,他初次进藏是还有非常“现实”目的的话,那么现在的他完全摆脱了世俗的功利目的,到圣地不再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和感受,或者是仅仅是希望藏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能给自己绘画以新的视觉形象,给自己的创作带来艺术灵感,而是开始有了精神上的超越,超越了“现实”目的,寻找精神的家园。就是他这种创作心态与艺术情趣的体验和表现,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与尝试。在这里他以笔墨耕耘着心迹、丈量着心路,表达着心声,放飞着心灵,用血浓于水的亲情滋润幸福人生,构建魅力四射的“水墨家园”。

我们完全可以说李小可的“水墨家园”,因为有了藏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而变得更加富饶而美丽。正是青藏高原的那种苍茫、纯净、宏伟,让他的“水墨家园”创作主题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生命的审美使任何客观物象都有超越物质本身的意义,透射出一种精神境界的存在,一种用灵魂感觉的生命世界。一望无际的荒原,纯净的河水与湖泊,洁白晶莹但气势雄伟的冰川……都与李小可有了一种沟通与对话,他用艺术家的良心和灵魂浸泡后的作品表达心声。这种对话体验与表现出来的精神穿透力,使他的绘画语言有了特色,这种特色是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存感觉,使人感受到一种视觉的力度和冲击,折射出作品内在的精神张力与绘画意境。

整个采访过程我们都沉浸在一种艺术享受与精神愉悦之中。他用深邃的艺术思维与执着的艺术追求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在愉悦的同时,也得到一次灵魂洗礼。他身出名门,却不为名门所累处,他时刻牢记父亲李可染关于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嘱托:要以最大的气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正在名人父亲的光环下,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精心描绘着自己的“水墨家园”,煅造着自己的美好心灵。我们再次领略了什么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采访结束时,李小可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楼下,并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就在我们转身上车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现向我们频频招手的李小可,与父亲李可染是那么的相象,虽然是身处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但他们身上却具有共同的品格——真诚:真诚做画,真诚做人,真诚对待艺术,真诚对待自然,真诚对待朋友。我们也真诚祝福“李家山水”更秀美!“水墨家园”更富饶!

(责任编辑春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