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组图)首都博物馆佛像欣赏

(组图)首都博物馆佛像欣赏

2012-08-14 08:02 文章来源:阿邦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摘要: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四层的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厅里,常年展出着260多尊精美的古代佛像。观众在这里可以了解并欣赏到汉传佛像和藏传佛像各式各样的艺术造型。

精品佛像艺术欣赏

佛像是一门神圣的艺术,早年在佛教传入中国时,佛像也随之而来。据说,中国最早的佛像出现于汉代,在不同的地区和环境,可见到摩崖造像、石刻造像、铜鎏金造像等多种佛像艺术形式。在首都博物馆里收藏的古代佛像,不论造像大小,件件堪称精美绝伦。

明代铜镀金东方四供养天女像

在首都博物馆的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厅里,最喜欢这组明代铜镀金供养天女像。四位天女是藏传佛教所奉十六位供养天女中的东方四位,优美的姿态展现了东方的美韵,自左至右依次为腰鼓天女、遍鼓天女、横笛天女和琵琶天女。

 

 
 
华美的金刚萨埵菩萨像

这尊双目低垂面含微笑的金刚萨埵菩萨像,全身鎏金罩身,服饰上佩戴着美丽的绿松石,唯美的姿态显示着佛像的尊贵与华美。

 

 

 

铜镀金大成就者毗瓦巴像

这尊与众不同的佛像造型很特别,双目圆睁,面露喜色,繁复的佩饰与面部神情十分生动,这就是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毗瓦巴。

 

 

 

自在观音菩萨坐像

这尊观音菩萨坐像,姿态优美,一副自在的神情,透出怡然自得之趣。许多审视佛像的观众,常常会凝神陶醉其中。

 

 

 

佛像最大的魅力就是这副坦然自若的神情

看看这尊佛像的刻画,弯眉细眼,高鼻下犹如花瓣般的唇,样貌中透着端庄与平和。佛像是受人膜拜的神,这样坦然自若的神情,如何叫人不心安。

 

 

 

出自石窟里的残损造像

这尊出自石窟里的精美造像,是以一块巨大的岩石雕琢而成的。大耳垂肩的佛像身后是圆轮状的背光,尽管下颌有些残损,但是祥和、宁静的神情依然如故。

 

 

 

斑驳的佛像,淡然沉浸在远去的岁月中

佛像不仅面部神态庄严、慈祥,“说法印”的手势同样优美。流畅的服饰线条与斑驳的岁月之痕,尽显佛像历经的悠悠岁月。

 

 

 

铜镀金药师佛像

这尊85厘米高的明景泰佛像,细密的螺形发髻,佛衣坦胸露右臂的造像,是一尊铜镀金的三世佛像之一药师佛,一心只为众生解除疾苦。

 

 

欢喜佛艺术欣赏

首都博物馆的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厅里,常常吸引很多爱好艺术及收藏的参观者,在这里很容易比较出藏传佛像与汉传佛像在艺术造型上的区别。首先,藏传佛教中有许多女神的形象,而汉传佛教中几乎没有;再有就是男女双修的“欢喜佛”,也是藏传佛教密宗派独有的造像之一。

欢喜佛从造型上看,大多是明王和妩媚多姿的明妃合体像,其中的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两神相拥而对,面颊紧贴,四目相视,表示法与智慧融合为一。铜镀金的佛像在暗色的空间里,被灯光营造出一个沉浸忘我的世界,任由参观者审视的目光肆意流连。佛像金身被照亮的局部金灿耀眼,而神像精美生动的造型与神态,更让参观者遐想连篇,不仅感叹古代佛像造像艺术水平之精湛,更是对宗教世界深奥的寓意所吸引。

相视相拥的欢喜佛

在首都博物馆的精品佛像中,不乏精美的“欢喜佛”造像。欢喜佛,也称“双身佛”。这尊佛像大部分身体隐藏在黑暗中,只有面部在灯光的照射下,突显了他们专注投入的神态。

 

 

 

铜镀金欢喜金刚像

这尊欢喜佛的男神是4头12臂的胜乐金刚,女神是妩媚多姿的明妃,本尊以众多手臂围拢着明妃,而明妃却以爱欲感化着魔神。

 

 

 

三头六臂的欢喜佛

这尊三头六臂的欢喜佛盘坐莲花宝座,手持法器环抱女身,造型优美,铜镀金身保存相当完好。

 

 

 

铜镀金欢喜金刚像

这尊明代的欢喜金刚像,以站立的姿态相拥,周身挂满了小鬼头像,脚下也踩着小鬼之身,造像极为生动。

 

 

 

妩媚的明妃

娇媚的明妃双臂紧拥本尊颈项,仰头凝视着残暴的神魔,在修行中“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

 

 

 

欢喜佛唯美的造像艺术

首都博物馆馆藏欢喜佛唯美的造像艺术,让参观者不由的对佛教寓意有种深深的崇拜之情。

 

 

 

欢喜佛缠绵交织的手臂

首都博物馆这尊欢喜佛坐像,每只缠绵交织的手臂都持有一个独特的法器,以助降服魔王皈依佛法境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尊欢喜佛本尊神坐拥着三头六臂的明妃,而女神犹如左顾右盼的姿态,使尽全身解术欲使智法合一。(图片来源:刘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