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银色高纯,又被大量溶解去做银饰,如今要寻见一枚完整清晰的 “万宝如意”,非常不易!此币币面完整清晰,镜面式的五彩氧化,非图片能显示。有趣的是,此币1951年于台湾南部百年未动的旧箱中再现世时(传世品),正面部分被另一枚如意银饼遮盖近百年。露出的部分,已见五彩氧化,被遮盖的部分,却保持了150年前如意银饼出厂时的原色原光!
1853年台湾笔宝军饷,带“库”字标记,NGC XF Details。说台湾笔宝银饼是中国第三枚银币对它有些委屈。因为它同如意银饼一样,都始铸于清咸丰三年间(1853年),但是一般有关目录都是把笔宝银饼放在如意银饼之后叙述,久而久之,笔宝银饼就变成老三了。其实笔宝银饼是台湾三宝中最稀少的。由于通用时多被打印以试真伪,又被大量溶解去做银饰,如今高品相的笔宝存世如凤毛麟角。
笔宝正面有聚宝盆图案,背面为两支毛笔交叉于清代流行的钱包上。中国以文起家, 数千年的造币史,却只有笔宝采用了文房四宝中的笔,这是台湾人的创意。饼体制作古朴诱人,银色98%。有关笔宝其他细节,泉友可参考曾泽禄医师的大作《台湾货币的精神及文化》。
1836年台湾谨慎军饷,五花版,NGC F Details。台湾谨慎军饷神秘点主要是其发行背景及时期不详,并且难得一见。综合有关重要钱谱(Kann,张璜,曾泽禄,鸿禧等)的论述,其可能发行期早起清道光16年(1836),晚至同治6年(1866)。但都无法定论。如果是1836,那就比台湾寿星银饼的发行更早2年,成为中国发行的第一枚银币。
而谨慎军饷命名的来由是根据“军饷”二子下方的押文而定。但签字身本是否为“谨慎”也无法断定。主要版别分4花,5花及6花3种。存世极少。经仔细观察,目前重要钱谱中所示的品种,都出自Kann钱谱中的旧藏图片。此5花谨慎军饷是少数的例外。此币正面无打印(昌协二印为厂记),反面仅有两个通用打印,其通用次数显然极少,非常难得。币面不清之处,来自磨损的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