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受到追捧的品种,则是具有实用类的。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芭芭拉·赫顿旧藏“Hutton-Mdivani 天然翡翠珠项链”以2.1404亿港元成交,创下任何翡翠首饰拍卖世界纪录。以翡翠为代表的实用类拍品,在2014年也有着很好的表现,特别是在天成国际的秋拍中,刘晓庆成功竞投到四件心仪瑰宝,分别为意大利设计师AlessioBoschi设计的天然冰种翡翠配紫翡翠,紫色刚玉及钻石吊坠项链,吊耳环及戒指套装;AlessioBoschi设计的一条天然紫翡翠配红宝石,粉红色刚玉及钻石吊坠项链;天然珊瑚珠配钻石吊坠项链,以及天然珊瑚配钻石戒指。总花费达到了328.86万港元。
藏家出手求新求珍
在2014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内地藏家对于珍品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一大特点,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刘益谦之外,王中军豪掷6170万美元(约人民币3.77亿元)买回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在7月9日伦敦举行的“稀世瑰宝:诺森伯兰公爵家族及其他西洋贵族珍藏”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当时特别为中国市场制造的乔治三世鎏金镶日内瓦珐琅及仿宝石二问音乐报时自动机械五层塔座钟,估价100万至150万英镑,成交价达到了226.65万英镑,据悉买家是来自上海的一位藏家;在9月美国斯纳金(SKINNER)拍卖会上,乾隆“瓷母”以2472.3万美元(约合1.51亿人民币)成交,被内地一神秘买家竞得。
面对着艺术品市场上的一个个天价纪录,各种质疑也纷纷发声:洗钱、套现、抵押等等,阴谋论者纷纷以自己的“心理”来揣测;重蹈日本覆辙、艺术投资泡沫等等,所谓“艺术史论”者则旁引博征,认为中国藏家将重现当年日本投资印象派绘画的失败之路。但我们应该看到,今天中国许多藏家早已有了自己的收藏规划,就拿以“任性”闻名的刘益谦来说,在2014年可谓是出手阔绰,春拍时花了2.81亿港元买了一只鸡缸杯,到了秋拍又以3.48亿港元将明永乐唐卡夺下,除了一时的“任性”之外,刘益谦还是有着自己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