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筚路蓝缕,始创新高 ——评屈健先生新作《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

筚路蓝缕,始创新高 ——评屈健先生新作《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

2015-02-10 11:31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交流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文/王曼丽

2013年,中国文联启动了文艺评论工程,实施了中国文联部级研究课题项目”,并在2014年将部分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出版。故而,有幸先睹为快拜读了屈健先生的新作《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读罢,掩卷深思,获益匪浅,感受良多。

屈健先生作为一名中青年学者和画家,无论在文艺理论还是绘画艺术方面皆有颇深的造诣。在鄙人看来,这次出版的新作是有关“长安画派”研究的一部非常具有创新性,乃至具有开创性的著作。

其一,著作运用辨证的唯物史观和实证的方法对“长安画派”的研究史料进行发掘、整理以及“重新识读”。著作中采用了科学的数据统计表,对从1949年以前至2010年 以后的有关“长安画派”的研究成果,包括文集、资料集、论文等进行了分析,眼光敏锐地发现国内“长安画派”的综合性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存在着研究领域 较窄,研究层次也有待深入等问题,而这与“长安画派”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对等的,从而凸显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作者还运用了“图像分析、符号分析 与风格分析的研究方法”,欲通过图像分析,揭示图像表层没有传达出来的思想情绪。

其二,体例完备、重点突出,史料丰富、翔实,观点独到。

“引言”部分,著作对“长安画派”的得名、源流,对“长安画派”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做深入分析。在著作的主体部分,作者着重分析了“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对他们的艺术作品进行了专题研究。而这,正是该作的核心部分。

在核心部分,作者选择了赵望云、石鲁和何海霞三位先生进行分析,主要是基于这三位先辈艺术家在“长安画派”中的重要地位和他们对“长安画派”所做出的巨大的 历史贡献。赵望云先生是“长安画派”的“实践先行者与奠基人”,但“在一段时期内蒙受历史尘垢较深”,作者认为,“一部完整的现代中国美术史,不能没有赵 望云。”赵望云为长安画坛发掘和培育了许多人才,他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西部人文之美,用他的画笔去展现以前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从未被表现的大西北风情和黄土 高原的人情美,“从而奠定了未来长安画派基本的审美取向”。而当赵望云先生晚年将创作重心转向对心灵世界的描绘时,他的笔墨也日趋老辣、厚朴和粗放,成为 现代绘画史上“罕见的逸品”。

石鲁先生想是作者非常崇敬和喜爱的一位“长安画派”的艺术家。石鲁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使得他在赵望云之后,成为20世纪70年代“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虽然一生历经疾病、政治风云变幻等一些生活磨难,石鲁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绘画事业的追求。石鲁不仅是艺术家,还是理论家,他为 “长安画派”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引导作用。他的“野、怪、乱、黑”虽然为很多人所诟病,但其画中所包含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都借用画笔大气磅礴、淋漓尽致地 挥洒出来。也许,反而只有“野、怪、乱、黑”更能体现石鲁狂放不羁,豪气干云的气质和个性。

何海霞先生深得张大千的真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方面的功力非常深厚,是“长安画派”中集传统山水画之大成者。何海霞早年的艺术创作证明,没有踏遍千山的经 历,就没有“师法自然”的艺术境界。游历山水,才能摆脱摹古的匠气。作者在文中经过分析认为,“蛰居”并非指的是何海霞在西安几十年的现实生活状态,而是 指他艺术创作思想的“蛰居”。回到故乡北京后,何海霞衰年思变,展现了艺术大师求新求变的勇气。当他可以不受“长安画派”的束缚和影响而“我手写我心” 时,何海霞的艺术创作“不仅完成了对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且能冶南北宗于一炉,融东西洋于一体,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而自成一派。”针对当下的艺术界,作者 提出,讲“诚”学,重修养,永远是艺术发展的根本,由此可见作者拥有的高贵的艺术良知,而何海霞这位艺术大师正可作为“后学者之师范与楷模。”

该著作深具自己的特色,在一些重要章节中,在历史地厘清一些研究成果的观点后,作者都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避免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比如,作者指出,“长 安画派”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且具有超地域、超地缘的性质,“长安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所发挥的作用绝不是视之为一个地方画派所能诠释尽的。

其三,评判态度客观,“不虚美,不隐恶”。虽然作者对“长安画派”,特别似乎是对石鲁,充满了感情,但这并未影响作者的写作态度。对晚年的石鲁,作者并没有 一味地褒扬,没有用溢美之词包裹他,而是将石鲁作为一个平凡的艺术工作者来进行评价(就像石鲁所画的毛泽东形象一样)。作者指出,“当然,也应当看到,由 于石鲁主要作为画家的身份决定了他对书法用笔的学习和借鉴,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其画法的笔力问题的,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其晚期书画笔法之一味霸悍用极虽为特定环境与精神、心理使然,亦可见其先天不足。虽不乏生鲜,但亦成为其绘画笔墨内涵不可弥补的缺憾”。

当然,该著作中仍有些许小瑕疵,比如排版方面的小失误。但如果我们揪住这点失误大做文章,就真的是吹毛求疵,舍本逐末了。

艺术家和文学家一样,要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原貌作为自己创作的依据,但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气质、性格、禀赋依然重要。也许创作更接近创作者本人气质和 个性的作品更能发挥其巨大的艺术潜能。“长安画派”的艺术家都不乏鲜明的个性,也不乏高超的艺术才华,他们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长 期以来他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作中,作者以他精到的眼光,卓越的见识,为我们完整地重塑了“长安画派”的原貌,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做出了客观的 评价。

这是一部想要走近“长安画派”精神世界的读者不可错失的佳作。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