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纠结的宋画拍卖(组图)

纠结的宋画拍卖(组图)

2015-07-29 09:37 文章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再鉴定三百年也一样有争议。”金晓明说。

1983年,由文化部等部门牵头,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组成“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对全国文博系统的 馆藏 书画进行集中鉴定,本次《宋画全集》入编的国内藏品,基本都经历过七人小组的鉴定。对海外藏品,则以海外博物馆和相关艺术史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再组织专 家讨论,决定入编目录。但无论是鉴定小组,还是海外艺术史家讨论,对很多书画都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某幅作品是不是真迹,某幅画属于哪个时代,“谢稚柳和徐 邦达就经常吵架。”许洪流说。

鲜为人知的是,当时个别地方博物馆并没有把最珍贵的文物拿出来鉴定。“他们怕一旦自己馆的文物被鉴定为珍品,可能一道命令文物就调走了,损失更大。”

《宋画全集》编委会为入选画作定了自己的标准:对内,只收公立文博系统的收藏,私人收藏品一件不选,“怕有利益问题、道德问题”。对外,对日本个别流通有序的私立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的部分藏品,进入备选;而其他入围作品,一律按国内标准执行。

《宋画全集》的图版说明,每篇几乎是一篇小论文,作品的学术争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金画《文姬归汉图》,连主题都有巨大争议:画的到底是蔡文姬归汉,还是王昭君出塞?

谢稚柳认为是昭君出塞,“金人每好作明妃出塞……”杨仁恺也持相同看法。但另一位鉴赏家苏行均却不主张改动此画的名字。理由是该画自明朝王士 祯、清 乾隆时即已定名,已经进入历史;另外,画上没有昭君出塞图的关键符号:持琵琶的侍女;女主角全身上下均是胡装,似从胡地归来;从该画胡官的外貌表情等分 析,亦应是文姬归汉,而非昭君出塞。

故宫副院长也只看过这一次

“专家不是一两天能培养出来的。”开完闭门会第二天,缪哲在主持学术会议的间隙,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参加学术会议的部分专家还要继续留几天,参与其他工作——来一趟不容易。这次来参加学术会议的12位学者,10位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来自中国大陆的只有黄小峰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余辉。

中国大陆至今仍是收藏宋画最多的地区,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也是宋画收藏和研究的世界级重镇。“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他们的研究在某些方面是超越中国大陆的。”许洪流说。

除了公开展览,在大陆很难看到原作,这是研究的第一难点。每次打开,都可能意味着国宝的一次损伤。黄小峰说,出版《宋画全集》,才让他第一次有机会仔细地对很多宋画进行观察。

即使故宫的专家,看次原作也不容易。《宋画全集》收入了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青绿设色打开以后可能会剥落,原故宫博物院分管副院长肖燕翼十几年来也只看过这一次。对文物的严密保护,无形中也限制了它的利用价值。

而在中国大陆之外,这一问题并不突出。缪哲在美国几个博物馆申请看古代美术品的原作,一个电话就搞定了。他很自觉地让工作人员负责搬动和打开, 自己 并不动手。“说到底,是一个财产权和责任的问题。现在,这套《宋画全集》,可以说解决了百分之七八十的研究障碍。除了极少数研究必须看原作,正常的研究, 看这套书就行了。”

收藏宋画的海外博物馆,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收藏了一套单价8万余元的《宋画全集》。

早在2010年9月,《宋画全集》大部分编撰完成时,浙江大学已决定将其拓展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继续编撰《战国-唐画全集》《元画全 集》 《明画全集》和《清画全集》。虽然需要面临一系列老问题,如同样对海内外收藏机构走一遍申请程序、重新拍摄,但毕竟轻车熟路,这项工作做得快多了。目前, 《元画全集》已经印刷出版完成。

来源:光明网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