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非遗如何传承保护:江河不断,我们不散(图)

非遗如何传承保护:江河不断,我们不散(图)

2015-09-09 13:16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浏阳高坪镇,村民用纯手工的方式做夏布

浏阳高坪镇,村民用纯手工的方式做夏布

湘女老了,看不清绣线。

制作豆豉的师傅转行了,菜的香味总不对劲。

长沙弹词、望城皮影、浏阳夏布……这些民间的文艺、技艺和习俗,凝聚着长沙人的文化和精气神,牵引着我们不被时光冲散。

现在它们有个学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夏,记者走近这些传承千年的宝贝,去感受它们今天的生存状态。

现在的“非遗”,过去的寻常生活

47岁的江再红从小爱刺绣,因为妈妈、姐姐、伯母,还有镇上的姑娘,都是绣娘。

58岁的梁长进织了一辈子夏布,研究出三四百种织布工艺。

78岁的彭延昆早与长沙弹词融为一体,说话时抑扬顿挫,自带韵律感。

他们和许多人、事一起,构成了长沙曾经的生活图景:杨裕兴嗦粉、甘长顺吃面,炒菜放点浏阳豆豉、玉和醋更香;火宫殿庙会好热闹,长沙弹词句句精妙;孩子拿着棕编螳螂兴奋跳脚,观众随湘剧名伶戏梦人生……

然而时光急走,陡然间,人们变了面貌,城市换了模样。

如今的长沙,古老的湘绣从日常穿戴的衣服荷包上抽离,镶入画框,成为价格高昂的工艺品;夏布在日本韩国的屋檐下随风起舞,可在原产地浏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家在踏动织机;火宫殿小吃、杨裕兴的粉热闹依旧,却被老长沙吐槽失去原来味道。不少技艺和民俗退守到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长沙市文广新局局长杨长江介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都极为紧迫。湘绣、湘剧、菊花石、浏阳花炮等出自长沙的非遗项目,个个都是湖南文化名片,传承和保护好这些宝贝显得尤为重要。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